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 瀋陽夯實高品質發展的“人才支撐”
2024-03-08 13:51:28來源:瀋陽日報編輯:週游責編:尹紅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支撐。瀋陽産業基礎雄厚,科技、教育、人才資源豐富。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入實施,瀋陽在高品質教育體系構建、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等方面銳意進取、創新突破,持續夯實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支撐。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加快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3月6日,瀋陽先進製造産業園泊肅葉科技(瀋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泊肅葉科技)生産車間熱鬧非凡,泊肅葉科技新一代複合集流體量産生産線開工儀式正在舉行。儀式上,泊肅葉科技與南京龍電華鑫興能源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瀋陽理工大學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協議。

  成立僅3年,泊肅葉科技就推出三代大規模連續式複合集流體鍍膜機,這款産品是全球唯一可實現新能源電池複合集流體鍍膜材料量産的高端設備。在新生産線投入使用後,泊肅葉的年産量可翻兩番,2024年産值將達到1.5億元以上。

  “我們通過産學研合作和自主創新,積極推進技術和生産線的升級迭代,打造特種鍍膜裝備研發中心和智慧製造基地,力爭早日成為複合集流體特種設備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企業總經理陳正偉説。

  在瀋陽,像泊肅葉科技這樣與駐沈高校院所開展深度産學研合作、科技成果産出豐碩、2024年實現“開門紅”的科技型企業不勝枚舉,瀋陽不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已開花結果。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之年,瀋陽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科技型企業達到2.1萬家,科技型企業總數同比增長42.5%。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瀋陽錨定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目標,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當好遼寧打造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的排頭兵。在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構建高水準創新空間格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打造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等六大方向發力,著力推進“兩個實驗室一基地”等3個重大平臺項目、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項目建設,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專項等3個領域的重點項目、企業創新聯合體專項等3個聯合體項目、10個重點院士項目。力爭2024年底前,累計攻克産業關鍵核心技術200項以上,全市科技型企業達到2.5萬家,各類創新平臺達到1700個,實現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再次晉位升級。

  大力實施“興沈英才計劃” 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

  瀋陽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斌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是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評瀋陽市第八屆優秀專家。“山海關不住、孔雀向北飛”正在成為新氣象、新共識。李斌説:“厚植人才沃土的瀋陽集聚八方英才,越來越多的人才紮根瀋陽、圓夢瀋陽。這些人才必將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瀋陽新篇章中貢獻更大力量。”

  瀋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化工新材料所項目經理周川是“興沈英才計劃”瀋陽市中青年科技人才專項U35拔尖青年項目獲得者,他帶隊完成科研項目對補齊我國高端聚烯烴和潤滑油産業短板具有重要意義。“瀋陽市人才政策為青年科技人才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要敢想敢幹,在科研項目中挑大梁、當主角,快速成長為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周川説。

  人才是第一資源,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是夯實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基礎。瀋陽不斷升級人才政策,大力推進高水準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打造優質打造人才成長生態。在科技人才引育上拿出真金白銀,將科技人才工作融入平臺建設、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科技創新工作全過程。

  2023年,瀋陽市的72個重點平臺匯集包括12名院士等8200多名科技人才;新增5名兩院院士,出臺“一院士一平臺一園區一基金一服務”機制;4個人才團隊獲評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獎;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獎補”變“股權”試點,獲批全省唯一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城市。

  2024年,市科技局將大力實施“興沈英才計劃”,加快人才資源向産業集聚、向企業集聚,以一流平臺引聚優秀人才,以更多富有活力、産業發展前景光明的科技型企業吸引優秀人才,形成以科技人才促進産業發展、以産業發展引育科技人才的同頻共振。聚焦20個産業鏈和10個重點産業集群,力爭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0個,培養青年科技人才100名左右。(記者 岳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