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出臺,提出面向2035年目標 實施五大空間戰略 形成開發保護新格局
7月10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同志對省政府近日正式出臺的《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稱《規劃》)進行解讀,詳細介紹《規劃》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等,並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和《中共遼寧省委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意見》,遼寧省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在劃定“三區三線”的基礎上,形成“多規合一”可持續發展的遼寧方案。《規劃》的印發,標誌著遼寧省正式進入“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階段,邁向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新征程。
《規劃》包括11章45節內容。面向2035年,遼寧省將切實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實施“安全韌性、陸海聯動、軸帶集聚、綠色高效、提質更新”五大空間戰略,逐步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建成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綠色、開放、智慧、富有競爭力的美麗國土,自然、人文和信息相融合的數字國土。
在農業空間安排上,基於地區水土光熱條件和農業發展優勢,鞏固“四片一帶多點”的現代農業空間格局。著重引導中部平原精品農業片區、遼北糧油和畜牧業片區、遼西畜牧和設施農業片區、遼東林業和特色農業片區、沿海果蔬水産農業帶的農業空間特色發展。通過加強黑土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和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縣域統籌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等有力舉措,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空間基礎。同時,有序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活動,推動遼寧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於7601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6250.67萬畝。
在生態空間安排上,全面落實國家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海岸帶生態屏障保護要求,構建“兩屏一帶七廊”生態安全格局。通過築牢遼東山地丘陵、遼西低山丘陵生態屏障,統籌推進海岸帶和多級生態廊道體系建設,夯實“兩山”轉化的空間基礎。通過推動設立遼河口國家公園、明確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地帶、保護重要野生動物遷徙和候鳥遷飛通道、加強特殊物種就地和遷地保護、保護休養海洋生物資源、強化水資源保護與儲備、科學管護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資源、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等有力舉措,進一步鞏固提升遼寧省的綠色發展優勢。《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4.1萬平方千米。
在城鎮空間安排上,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充分發揮城市化地區的比較優勢,增強遼中南城市群和瀋陽、大連引領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提高沈大城鎮發展軸和京沈城鎮發展軸集聚發展水準,構建“一群雙核兩軸”的城鎮空間格局,打造遼寧省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力。規劃期內,還將加快推進鞍山、丹東、錦州、營口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加強沿海內陸城鎮互動和産城融合,重點保障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等發展空間,支撐智造強省産業發展和高品質城鎮生活空間建設。通過推動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等方面工作舉措,逐步構建內涵式集約型綠色發展城鎮空間。《規劃》提出,到2035年,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1.3倍以內。
在海洋空間安排上,著力打造陸海統籌、功能協調的海洋空間,優化形成“一核兩翼五區”的海洋保護開發格局,推動海洋開發利用從數量規模向品質效益轉變,支撐遼寧省從海洋資源大省發展成為海洋經濟強省。以大連為核心引領,協同“渤海發展翼”和“黃海發展翼”港口、重點沿海城市和海島發展,加強5個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區域建設,優化近海空間開發利用方式,有序開拓深遠海空間。《規劃》提出,到2035年,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1.07萬平方千米。
《規劃》有幾個特色亮點值得關注。以“多規合一”為方向,《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統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空間佈局。以“五大安全”為統領,《規劃》通過優化功能佈局、用地結構和要素配置,統籌安排重大平臺、重點項目的空間佈局,強力支撐新時代“六地”建設。以“綠色低碳”為理念,《規劃》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洪澇風險控制線等各類空間發展底線,以資源和空間利用方式轉變倒逼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以“宜居宜業”為目標,《規劃》完善城市生産生活功能,優化居住用地與産業用地佈局,完善各級生活圈體系。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將《規劃》確定的各類空間佈局、控制線、指標等管控要求數字化。(記者 劉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