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瀋陽)開行數量同比增長18.1%——暢通物流大通道打造開放新前沿
寒冬時節,中歐班列(瀋陽)集結中心作業現場卻一片火熱景象,3台龍門吊有序移動,將一個個裝滿貨物的集裝箱吊放到火車上。
不久,隨著響亮的汽笛聲,一列編組55個集裝箱的“電器專列”緩緩啟動,踏上旅途。它將一路向北,由滿洲裏口岸出境,前往俄羅斯莫斯科、葉卡捷琳堡、舒沙雷等地。至此,中歐班列(瀋陽)累計開行數量已突破3000自然列。
瀋陽,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位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京哈走廊”之上,是貫通關內外、連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樞紐和節點。那麼,要如何將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將內陸腹地打造成為向北開放的前沿?
在持續深化改革、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過程中,瀋陽市緊緊抓住中歐班列這一載體,構建“通道+樞紐+網絡”運行體系,不斷推動中歐班列(瀋陽)量質齊升,成為東北地區開行規模最大、線路輻射最廣、運輸時效最快、成本效益最優的中歐班列,構築起國際物流“黃金通道”,帶動東北地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這一典型經驗做法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成功入選2024年度中國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央地合作共建,為打造通道提供了基礎條件。瀋陽市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市屬國資企業、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依託國家一級鐵路物流基地、全國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之一的瀋陽蒲河物流基地,高標準建設中歐班列(瀋陽)集結中心。
“合資公司集合了各方在人才、技術、網絡等方面的優勢,緊密配合、高效協同,釋放出發展的乘數效應。”中歐班列(瀋陽)集結中心總經理王東説,“有了集結中心這樣的承載空間,就把班列開行能力的‘天花板’捅開了。這裡不僅能滿足中歐班列年開行1500列以上的需求,還通過創新服務、促進‘關鐵融合’,讓班列的服務效能不斷提升,企業的運輸成本大幅降低。”
遠大智慧博林特電梯每年通過中歐班列出口超過800台。企業負責人説,從瀋陽始發的中歐班列能夠直達俄羅斯莫斯科、葉卡捷琳堡、烏法等多個城市,覆蓋廣、時效快、成本低,為企業擴大對外貿易提供了重要助力。
創新合作機制,為加強班列集結能力和推進區域物流一體化創造了可能。瀋陽現代化都市圈七市一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共建共享中歐班列(瀋陽)集結中心、共建共享“干支結合、樞紐集散”集疏運網絡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形成了瀋陽現代化都市圈貨物在沈集散的合作模式,班列累計承運東北地區貨物貨值佔比近70%。
同時,東北三省一區成立多式聯運發展聯盟,194家聯盟企業攜手並進,共建“一列牽動、多城聯動、多式聯運”發展格局;開通“長三角—營口港—瀋陽—滿洲裏—俄羅斯”的海鐵聯運示範線路,通過數字化技術降低運輸成本,吸引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貨源在沈集結分撥,班列的輻射力、影響力不斷增強。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瀋陽)可抵達滿洲裏、綏芬河等6個口岸,實現“三通道六口岸”全貫通全覆蓋,貨物直達德國漢堡、波蘭馬拉舍維奇等10個境外樞紐站,貨物輻射全球20余個國家、50余個境外城市。中歐班列(瀋陽)開行數量保持連續多年高速增長,2024年前11個月同比增長18.1%,開行數量居東北首位、全國前列。
瀋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瀋陽市將持續提升班列開行數量、拓展對外通道網絡、創新“班列+”服務業態,推動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裝備等瀋陽及東北地區優勢産業“走出去”,助力企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擴大國際貿易規模,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提供重要支撐。(記者 金曉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