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新中國科學治沙從這裡起步。70多年後,在這片新中國綠色夢想的誕生地,守護綠水青山的精神根系仍在向地下延伸,創造金山銀山的探索枝條正在向天際擴展。
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打響兩年來,阜新市牢固樹立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知重負重、知難克難、知責盡責,向實處聚焦、向難處發力、向深處突破,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展現防沙治沙新作為,打通創富共富新路徑,描繪出一幅新時代綠富同興高品質發展畫卷。
阜新綠意盎然 供圖 阜新市委宣傳部
春風吹綠阜新,擴綠興綠護綠的陣地處處可見。
1952年成立的防沙治沙科研單位——遼西省林業試驗站所在地彰武縣章古臺鎮,“治沙功勳樹”樟子松油綠的幼苗提前連片種下,補齊科爾沁沙地南緣鎖邊林帶一處中斷點,攜手祖輩為遼寧中部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攔阻風沙。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福興地鎮,巡護人員細心檢查建在風口上的退化林修復精品工程的小樹狀態,呵護每一株油松、山杏、皂角茁壯成長。
園林灑水車噴灑甘泉,市區人民大街口袋公園楓蕭園內的首次越冬花木喝飽今春“第一口水”,滿枝嫩芽綠得發亮,滿園綠意美得醉人。
阜新綠意盎然 供圖 阜新市委宣傳部
“三北”地區是國土綠化的主戰場,全市沙化土地面積300.42萬畝、佔全省44.7%的阜新,是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戰場。錨定全市科爾沁沙地殲滅戰“一帶三區”——科爾沁沙地南緣鎖邊林帶、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示範區、繞陽河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柳河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攻堅藍圖,彰武縣堵風口、建屏障,在千里林帶見縫插綠;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實施遼蒙邊界四大風口村全域化治理,染綠座座荒山禿嶺;全市各區開展“全域苗圃化”建設,打造口袋公園23個,讓千家萬戶推窗見綠……
阜新綠意盎然 供圖 阜新市委宣傳部
驅車行進在春天裏的阜新,宛若一葉輕舟劃破綠色海洋。
登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七家子鎮六家子南山眺望,只見僅容單排苗木紮根落戶的一道道平整“田面”,隨山就勢層疊向上包覆峰巒、織就綠裝,展示著阜新植樹造林的最新成就。
長纓在手,敢縛黃龍。長達70餘年的厚重治沙史表明,治沙要有拼命勁頭,也要有科學招法。經驗累積和技術進步變不可能為可能,在六家子南山匯成一曲交響。“依靠人挑肩扛,石質山造林是永恒難題。”國有王府林場場長王麗娜説,六家子南山生態修復工程區是以周邊共3個鄉鎮為代表的千畝石質山造林綠化示範區組成部分之一,採取環山水準槽機械整地、樹坑客土方式施工,助存活、保水土、改環境。目前,造林成活率超90%,混交種植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阜新多舉措擴綠興綠護綠 供圖 阜新市委宣傳部
放眼阜新,新時代擴綠興綠護綠的鬼斧神工遍佈綠水青山之間。細河、繞陽河、養息牧河“三河源”保護工程,融造林、鋪路、改土于一體,將大河源頭建成科普教育、旅遊休閒新地標,成為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與“全域海綿化·水潤阜新”攻堅戰協同作戰經典一役。柳河流域描繪生態廊道長卷,林帶貫穿,水系連通,加快沙化低産耕地變身為全域高標準農田,築牢國家生態安全“防護網”、打造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新時代的鬼斧神工,標注下阜新科學治沙的新高度。
農田防護林網間的耕地上,彰武縣章古臺鎮農民康慶全正在鋪農家肥作底肥,“我家24畝地,花生産量翻了三番。”
彰武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晨抓起一把泥土一攥成團,“‘以肥改沙’優化土壤團粒結構,不易被大風吹起,才能達到環境改善,農戶增收。”
農民在農田防護林網間的耕地上耕作 供圖 阜新市委宣傳部
在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進程中,阜新市引領全民共同投身於共治共建生態、共創共享成果的生動實踐中。依託營建農田防護林網、節水灌溉工程等多管齊下,阜新市新建玉米單産提升項目區畝均産量約2000斤,智慧化控制區頻現“噸糧田”。
致力於科學治沙的彰武,在綠富同行、綠富同興的新賽道上繼續領跑。做大“沙農業”,打造沙地甘薯等特色農産品品牌;做強“沙工業”,匯聚5家全國鑄造砂十強企業;做優“沙文旅”,建設遼寧省第一家全國自駕車5C級營地……
阜新做大“沙農業” 供圖 阜新市委宣傳部
掛牌成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三北”工程攻堅戰科爾沁沙地南緣植被修復示範區科技高地的彰武縣,聚焦擴綠為根、興綠為要總方向,謀劃以“新林一號”等林木良種擴綠,以林藥林菜等林下産業興綠,構建生態新格局,助力農民鼓口袋。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打響兩年來,阜新市營造林面積超33萬畝,綜合蓋度低於60%沙化林草地面積減少20萬畝,治理河道370公里;“全域苗圃化”新增綠化面積356萬平方米……實打實的成績單,由綠水和青山作證!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阜新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並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將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文 史國魁)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