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衛東介紹相關情況 攝影 楊薇
7月16日,瀋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瀋陽市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專項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階段性成果”新聞發佈會,瀋陽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衛東介紹相關情況。
王衛東表示,瀋陽市交通運輸局自6月28日開始對全市城市公交、道路客貨運輸、出租汽車、公路運營、交通執法等領域紮實開展“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以“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聚焦“人、車、企、管、路”五個關鍵,已對全市公交車輛、公交駕駛員完成全覆蓋檢查;檢測全市營運車輛2.7萬台,培訓駕駛員150余場次、1.5萬人次;對全市幹線公路1465公里進行全面排查,對四環快速路全線124公里每日進行巡查;出租汽車行業以文明服務、文明行車為重點,全力打造城市流動名片;“兩客一危”運輸市場將工作重心前移,從源頭上把好安全關。通過一系列整治行動,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得到明顯改善,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城市公交領域深入排查駕駛員、車輛、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風險隱患,並採取有效措施立行立改。已對在崗公交駕駛員的“一人一檔”、營運公交車輛的“一車一檔”、公交線路的“一線一策”開展全覆蓋排查;與市公安局協同對各公交企業目前全部在崗的5719名駕駛員和從業人員開展背景審查。累計檢查車輛25651台次,發現各類問題及一般隱患75處,均已完成整改。
出租汽車領域召開全市出租行業大會2次,印發出租行業相關文件6個,從7月開始要求平臺公司每月投訴量較上月下降10%,對投訴量未達標平臺公司視為不具備線下服務能力,採取約談、通報批評、暫停業務直至登出其經營許可的措施。已分兩個輪次對滴滴、花小豬、T3、小拉、曹操、首汽等七家網約車平臺進行約談和整改。
道路運輸領域強化客運站源頭管理,嚴格執行“三不進站、六不出站”制度,確保旅客乘車安全;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對長途客運、城鄉客運、旅遊客運等客運市場存在的站外攬客、甩客、倒客、不按核定線路行駛等違規行為進行全面整治。
對全市危險貨物運輸企業、車輛和從業人員進行全面梳理,建立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臺賬,實現對危險貨物運輸的全過程動態監管。累計檢查企業1199戶,檢查車輛2775台,檢查從業人員4417人,排查一般隱患126個,全部完成整改。
公路運營領域聚焦"消隱患、保暢通、優服務"三大目標,排查全市公路路面、橋梁、沿線設施、急彎陡坡、臨水臨崖、事故多發等部位,按照“一處一策”原則,建立隱患臺賬,實行銷號管理。截至目前,排查出各類隱患120處,其中影響交叉路口安全問題44處、遮擋交通標誌問題62處、一級公路中央分隔帶問題5處、橋梁及附屬設施問題9處,均已完成整改。
交通執法領域加大市場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和查處各類違規運營行為。嚴厲打擊線路黑車,黑網約車;嚴查出租汽車計價器作弊、索取高價、不使用計價器、拒載、強行並客、不按序營運等六類嚴重違規行為;依法查處超限運輸、“百噸王”等嚴重違法行為。累計查處非法營運車輛155台、其他違規(含投訴)案件843件。巡查公路里程23082公里,檢測認定違法超限超載車輛80台,其中“百噸王”20台,卸載分裝貨物3341噸。
下一步,瀋陽市交通運輸局將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持續深入推進交通運輸專項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確保取得實效。
一是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違法打擊力度。持續嚴厲打擊各類交通運輸違法違規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遷就,聚焦夜間、節假日等重點時段,在火車站、商業區、學校周邊等重點區域實施排查,對非法營運、超限運輸等行為頂格處罰。
二是強化源頭管理,擰緊安全生産鏈條。督促交通運輸企業落實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組織全市客、貨、出租駕駛員分批次參加“安全大講堂”,增強模擬危險場景實訓,考核不合格者暫停上崗。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整治氛圍。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廣泛宣傳交通運輸安全法律法規和專項整治行動的重要意義,提高廣大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道路交通運輸安全的良好氛圍。
交通運輸部門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紮實推進交通運輸專項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打贏這場交通運輸安全攻堅戰。(文 楊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