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瀋陽市衛生健康委召開“三伏節氣健康養生”新聞發佈會,瀋陽市中醫院、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瀋陽市第九人民醫院、瀋陽市婦嬰醫院、瀋陽市兒童醫院及瀋陽急救中心共同發佈《伏天健康防護全景指南》。
本次發佈內容貫穿“全年齡段防護體系”,既有中醫“冬病夏治”的千年智慧,又有針對勞動者、孕嬰、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精準方案,更納入兒童專屬防暑攻略及熱射病急救常識,多維度為市民構建“防暑降溫知識網絡”。
發佈會現場 攝影 楊薇
“三伏養陽”正當時:中醫教你用“酸甘苦”調和陰陽
瀋陽市中醫院針灸門診主任、主任中醫師李寧介紹,三伏在中醫裏稱作“伏日”,此時陰氣受陽氣壓制而伏藏,是一年中最熱且潮濕之際,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極為關鍵。
伏天養生,核心在於“養陽”。夏季室外高溫高濕,人體腠理毛孔疏鬆、開泄,汗液排出,陽氣浮于肌表。若突然進入低溫空調房,腠理毛孔迅速收緊,體表陽氣被遏制,汗液無法正常排出,滯留在肌肉關節間,易引發頭疼、鼻塞、噴嚏、皮膚乾燥瘙癢、關節酸痛等症狀。因此,從戶外高溫環境進入室內低溫環境,最好有緩衝過程。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過低,26℃以上為宜,並注意經常通風;如需從空調房外出,應讓身體逐步適應後再出門。
脾胃虛弱者,過多食用寒涼食物易損傷脾胃陽氣,影響消化功能,出現胃痛、腹痛、腹瀉等症狀,得不償失。伏天可適當食用酸味、甜味食物,如番茄、檸檬、柚子、蘋果、葡萄等。
夏季晝長夜短,人們應適當晚睡早起,清晨在空氣清新之地進行散步、八段錦、太極拳、廣播操等和緩輕慢的運動,微微出汗即可。
與此同時,中醫在三伏天進行體重管理也頗具優勢。其以整體調理、辨證論治為核心,結合體質辨識為肥胖人群定制方案,通過穴位埋線等外治法配合中藥、膳食及養生運動,調節脾胃功能、改善易胖體質,從根源阻斷脂肪堆積。
老年人三伏防暑:警惕“沉默的體溫”,這些信號要盯緊
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瀋陽市老年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郝兵表示,伏天老年人群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在伏天裏,老年人由於散熱能力不佳和出汗減少,相較于年輕人更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此外,許多老年人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進入伏天會加速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出現血液黏稠度升高、電解質紊亂,血壓、血糖出現波動,從而加重基礎疾病並出現嚴重並發癥。因此,在炎熱的天氣裏,老年人更需要特別關注防暑降溫,以確保自身的健康與安全。
持續35℃以上天氣中,由於老年人體溫調節中樞退化,皮膚變薄、汗腺功能減退,導致散熱能力減弱;難以快速適應氣溫變化,更易引發中暑。
針對特殊人群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可能因感知障礙無法準確表達不適,需監護人通過監測出汗的情況,是否出現神志淡漠,顏面發紅、體溫升高、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減少、行動遲緩程度加重等跡象判斷身體狀況;臥床患者需特別注意室溫變化對壓瘡和血液循環的影響。
醫生建議老年人應避免高溫暴露,運動要量力而行;居家時合理使用空調、電扇,室溫建議保持在26℃-28℃,避免直吹身體;晨起飲水200ml,預防血液黏稠;日間少量多次飲水,每日飲水量1500ml以上 ,出汗多時可飲用淡鹽水、綠豆湯補充電解質;避免突然發力動作(如猛起床、用力排便),起居遵循“夜臥早起”的原則;飲食要清淡,多食新鮮蔬果,適量補充蛋白質;健康要監測,慢性病患者堅持規律服藥,每日測量血壓、心率,每週監測2-3次血糖;如果出現血壓、血糖波動及時就醫調整。
勞動者高溫防護:“三類高危場景+預防急救”全攻略
瀋陽市第九人民醫院(瀋陽市中毒救治中心)綜合中毒科主任、主任醫師劉天明認為,高溫天氣、高溫作業環境與重體力勞動的疊加因素,會顯著增加勞動者發生中暑的風險。
為預防和控制在工作過程中發生中暑,用人單位有著重要責任,要從改善作業條件、提供防暑用品、開展教育培訓、做好應急救援及演練等方面著手。
勞動者也要增強防護意識,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少量多次飲水,保持身體水分;適當補充含鹽或電解質的飲品;作業過程中,一旦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中暑先兆症狀,應立即停止作業,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若症狀持續不緩解甚至加重,必須及時就醫;配備高溫防護服、防護眼鏡、面罩、手套、鞋蓋、護腿等,並準備毛巾、風油精、藿香正氣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溫用品和防護用品。
孕嬰三伏護養:“26℃+三涼三暖”守護母嬰安康
瀋陽市婦嬰醫院中醫門診主任、主任醫師沈妍姝表示,三伏天對孕産婦和嬰兒這一特殊群體的健康構成了較大的挑戰。
從中醫角度看,三伏天高溫、潮濕的氣候特點對孕産婦的影響本質上是“暑、濕、熱”三邪交織,擾動氣血陰陽平衡的過程。孕産婦因特殊的生理狀態,更易受外邪侵襲。而嬰兒臟腑嬌嫩,體溫調節能力差,容易因暑熱出現痱子、濕疹、煩躁哭鬧;如果出汗過多,還可能傷津耗氣,導致食欲下降、大便幹結或腹瀉。
家有孕産婦、嬰兒的應早晚通風祛濕,正午閉窗遮陽;合理使用空調,溫度建議26℃-28℃,出風口避免直吹,穿棉襪護涌泉穴(防寒從足生),同時注意腹部、關節保暖。
孕婦可做輕柔的散步、孕婦瑜伽,幫助氣血流通,但避免劇烈運動(忌大汗亡陽);嬰兒可由家長進行撫觸按摩,比如輕輕揉腹(順時針),促進消化。
兒童伏天保健:中醫妙招擊退痱子暑熱
瀋陽市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中醫師蘭穎認為,進入伏天,高溫多雨,氣候悶熱潮濕,各類病菌繁殖加快,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容易受到疾病侵襲。比較常見的是暑熱症、痱子、疰夏、熱傷風。
為預防暑熱困擾,醫生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擇輕薄、寬鬆、透氣性和吸水性較好的棉麻衣物,汗濕了要及時換。進空調房時,備一件空調衫;晚上睡覺穿兜肚或背心,避免孩子踢被子時腹部著涼。
可以食用青筍、苦瓜等苦味食物。暑多濕熱,減少油膩、辛辣和煎烤炸食品。祛暑濕可以用薏米、冬瓜等。
夏季晝長夜短,人們習慣早起晚睡,中午讓孩子睡好午覺,補充體力。空調能幫孩子防暑降溫,但也要適當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10點到14點陽光強,儘量不要戶外運動。在早起或傍晚,孩子可以散步、騎車等,微微出汗,排出體內積滯,但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以免出汗過多,耗氣傷陰。
識別“燙暈晃亂”四字警報:熱射病搶救黃金30分鐘
瀋陽急救中心鐵西第二分中心站長、主任醫師鄭環宇介紹了熱射病的急救常識。
熱射病不是普通中暑,是中暑最嚴重的階段,它的本質是身體徹底“燒崩潰”了,當人們在高溫高濕、空氣又不流通的環境中(比如酷暑天戶外幹活、密閉房間不開空調)長時間運動、生活或工作時,身體散熱機制會失靈,人體的核心體溫像燒開的水一樣飆升(通常超過40℃),體內細胞和器官如同被“煮”過一樣,失去正常的功能,引發全身各個系統的功能障礙和衰竭。
當人們的身體發出的“燙暈晃亂”熱射病早期徵的兆時就要高度警惕,即:身體由內而外發燙,皮膚發紅、摸起來滾燙,大多數無汗;自覺頭暈目眩,天旋地轉,甚至頭痛;走路不穩,協調性明顯變差,就像醉酒走路一樣,腿軟無力;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腹痛腹瀉、意識模糊(説胡話或昏迷)譫妄等各種各樣的不典型的症狀。
其中“最危險的標誌”是核心體溫(一般指肛門體溫)>40℃+, 出現昏迷或抽搐。
熱射病救治也有四字口訣,即“脫降靜補”。
脫:一是脫離高溫高濕的空氣不流通的炙熱環境,到陰涼空氣流通或者空調房內;二是脫去衣物,確保迅速降低體溫。
降:目標是30分鐘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9℃以下, 可以冷水浸泡、冰敷大動脈、靜脈輸注冷鹽水。禁用解熱鎮痛藥,以免加重肝臟損傷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靜:鎮靜控制抽搐;可以疼痛刺激,或者靜脈使用鎮靜劑等。
補:現場建立靜脈通路,快速補充平衡鹽溶液,恢復循環灌注。
熱射病需要系統科學的嚴密救治,方能還病人以生的希望,一旦發現病人出現“燙暈晃亂”的表現時,要高度警惕熱射病的出現,要及時撥打120迅速送醫。(文 楊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