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首個主題展在北京揭幕
2025-09-30 11:15: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薇責編:蔣碩

  9月28日,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強強聯手,推出的《聲息萬變——從機械波到雲端的聲音之旅》展覽在北京藝術中心開幕。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首個主題展在北京揭幕_fororder_音樂博物館1

《聲息萬變——從機械波到雲端的聲音之旅》展覽 供圖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

  這是一場國家級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的“握手合作”,通過330件不同時期的留聲機、蠟筒、黑膠唱片、磁帶、CD等珍貴展品,以及豐富的圖文與音視頻資料,梳理了19世紀至今的聲音記錄與傳播的發展歷史。展廳中還有“聆聽北京的聲音”“未來音樂星河”等多個交互體驗項目,以多元的視聽內容和感官體驗,為觀眾帶來趣味性科普,感受聲音科技與藝術發展的魅力。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首個主題展在北京揭幕_fororder_音樂博物館2

觀眾觀展 供圖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首個主題展在北京揭幕_fororder_音樂博物館3

觀眾觀展 供圖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是中西方音樂文化融合的國家級博物館,此次與國家大劇院的合作,是國家級文化藝術機構間的一次深度聯動,旨在以音樂為橋梁,融合中西方藝術精華,為大眾呈現多元且深厚的音樂文化魅力。由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創始人館長張敬軒作為總監製和總策展人帶領,文化創意總監劉明晅、展覽策劃助理李欣瑤以及藏品研究助理丁紹宸組成的專業團隊,精心籌備了這場展覽。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首個主題展在北京揭幕_fororder_音樂博物館6

展覽現場 供圖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首個主題展在北京揭幕_fororder_音樂博物館5

觀眾觀展 供圖 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

  展覽開幕現場,出席活動的嘉賓與觀眾肯定了展覽在形式創新與互動設計上的突破。不同於傳統文博展覽的靜態陳列,本次展覽將聲音記錄技術的發展歷程與沉浸式場景相結合,讓19世紀的蠟筒留聲機、黑膠唱片與現代數字音頻技術形成跨越時空的對話,既清晰呈現了科技演進脈絡,又賦予了歷史文物鮮活的藝術感染力。同時,展覽中的互動裝置也獲得一致好評,觀眾可通過NFC聆聽雲端經典音樂、觸碰鍵盤獲得聲音的AI視覺體驗、感受“北京中軸線”還原的音樂場景等方式,從“被動觀看”轉為“主動參與”,讓專業的音樂文化知識變得可觸可感,真正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為文博展覽的創新表達提供了生動範例。(文 王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