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遼寧省航空産業發展大會暨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在法庫財湖機場開幕 王新偉致辭並宣佈開幕 李家祥周波出席 程福波張玉金劉愛力沈波徐崗致辭
夢想起航,法庫飛翔;翼展遼寧,共鑄輝煌。9月29日,2025遼寧省航空産業發展大會暨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在法庫財湖機場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新偉致辭並宣佈大會開幕。中國民航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李家祥,省政協主席周波出席開幕式。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程福波,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張玉金,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沈波,空中客車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徐崗致辭。
王新偉在致辭時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書記郝鵬,對各位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説,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航空工業發展,對遼寧航空産業寄予厚望。遼寧是新中國航空工業搖籃,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和技術工人接力長跑,書寫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壯麗史詩,撐起國家航空工業的鋼筋鐵骨,化作遼寧這片熱土的血脈基因、精神底蘊。今日的遼寧,擁有雄厚的航空裝備研發製造能力,具備完善的航空産業基礎設施和成熟的配套服務體系,正以創新驅動引領航空産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築牢國家航空戰略支撐,航空産業以加速度奔向新高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傳承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以創新為翼勇闖科技前沿,以協同為擎凝聚發展合力,以生態為基助力産業騰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産業基地,勇於爭先、譜寫新篇,為建設航空強國作出遼寧更大貢獻。
程福波、張玉金、劉愛力、沈波、徐崗作為嘉賓代表在致辭時表示,遼寧作為新中國航空工業發祥地之一、我國重要的航空産業研發製造基地,技術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産業鏈完整、綜合配套齊全,航空報國的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為祖國航空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遼寧全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加快打造千億級航空裝備産業集群,推動産業不斷邁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全面振興未來可期。大家表示,將以本屆大會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拓展與遼寧合作,堅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攜手做強航空産業,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佈局低空經濟等産業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打造增長新引擎、塑造發展新動能,助力遼寧奪取三年行動決戰決勝,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
開幕式上,瀋陽都市圈低空經濟合作發展聯盟揭牌,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鳳田獲聘聯盟名譽理事長,發佈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數據要素服務平臺。現場舉行簽約儀式,涉及多款機型,意向訂單260架,後續活動還有3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本屆大會將在訂單簽約和項目投資上實現“雙百億”。
上午11時5分許,王新偉宣佈2025遼寧省航空産業發展大會暨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開幕。
隨後,航模特技飛行表演拉開帷幕。秋日遼寧,碧空如洗。多機編隊和單機飛行交替進行,時而翩然展翼,時而快速俯衝,時而大坡度盤旋,時而蛇形機動……現場掌聲與驚嘆聲此起彼伏。在快遞物流應用場景展示環節,無人機與無人車協同作業,“人工智能+郵政快遞”融合示範,展現了低空經濟及低空物流産業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和廣闊前景。
表演和展示結束後,“遼寧綠翼·2025”森林草原防滅火綜合應急演練正式開始。演練緊貼實戰,模擬地表多點火、特殊地形懸崖火、高強度樹冠火等真實場景,實施空地一體化撲救,有效檢驗了省、市、縣三級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實戰能力,為開幕式畫上圓滿句號。
開幕式前,參會領導嘉賓一同參觀室外室內靜態展。從新能源飛機到無人智慧裝備,從飛行模擬器到VR體驗裝置,展覽讓人近距離觸摸科技創新脈動和航空發展史。
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創辦于2012年,是國內首批國際性通航展會,也是國內少數專注于通航領域的大型展會,已成為瀋陽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名片。今年,遼寧省航空産業發展大會與舉辦了10屆的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合併舉辦,規模更大、活動內容更多、展現形式更豐富。本屆大會以“做強航空産業 壯大發展動能”為主題,活動至10月1日,包括1個大會開幕式、1個飛行大會,以及遼寧航空産業協同發展、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發展、先進航空製造技術與裝備發展和遼寧省航空産業發展促進會年會4個專題活動,聯動打造“會+展+演”三位一體的航空盛會。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遼寧省航空産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向群主持開幕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中國民用航空局相關負責同志,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劉大響、閆楚良、唐立新、王向明,有關國家在沈總領事館官員及中國歐盟商會瀋陽分會負責人,波音、巴航、海航、東航、南航、中國移動低空智聯、億航智慧設備等企業相關負責人,國家空管部門專家,兄弟省份航空協會領導、行業資深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代表,省及瀋陽市、大連市領導王健、霍步剛、于國安、王利波、吳春耕、邵林、呂志成、陳紹旺、于學利出席開幕式。(記者 史冬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