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楊薇
10月23日,恰逢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標誌著秋盡冬來,進入寒露成霜、氣溫轉冷的過渡時節。此時,遼寧晝夜溫差顯著增大,空氣日趨乾燥,冷空氣活動趨於頻繁,容易引發一系列季節性健康問題,如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支氣管炎等)進入高發期,心腦血管疾病因氣溫波動也可能出現病情變化,老年人群、兒童、慢性病患者以及體質虛弱者,需要格外注意身體健康。
遼寧省衛生健康委適時召開“時令節氣與健康”(秋季)專題新聞發佈會,邀請省內衛生健康領域6位專家,圍繞當前公眾關心的健康問題進行專業指導。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昭表示,由於氣溫降低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秋季血壓容易升高,維持血壓平穩的核心在於建立並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一是堅持監測,掌握動態。建議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血壓。測量前需安靜休息5-10分鐘,並記錄血壓變化趨勢。一旦發現血壓持續偏高或波動劇烈應及時就醫,以便調整用藥方案。二是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外出時應佩戴帽子、圍巾、手套等保暖裝備,重點保護頭頸部和四肢。儘量避免長時間暴露于寒冷環境中,以降低血管因冷刺激而劇烈收縮的風險。三是低鹽飲食,控制體重。每日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內,減少腌制食品、加工肉類及高鹽零食的攝入。可適當增加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有助於平衡體內鈉水準。同時,避免因秋冬“進補” 而過度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以防體重增加。四是適度運動,增強體質。選擇在室內或一天中氣溫較高的時段進行鍛鍊,如散步、打太極拳、做瑜伽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避免因劇烈運動導致血壓驟然升高。五是規律作息,管理情緒。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這有助於維持自主神經功能的穩定。學會調節情緒,通過冥想、聽音樂等方式緩解壓力,避免情緒過於激動引發血壓驟升。六是遵醫囑用藥,不可擅自調整。當秋冬季節血壓升高時,切勿自行增加藥量或更換藥物。正確的做法是及時諮詢醫生,根據血壓監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陳愉提醒市民,秋冬出現的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並不全是感冒,也可能與過敏性鼻炎有關,因此不建議市民盲目自行用藥。目前,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呈上升趨勢,以病毒感染為主,主要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普通感冒症狀一般較輕,以咽痛、鼻塞、流涕、打噴嚏為主,通常不發熱或僅為低熱,屬自限性疾病,一般3–5天可自行好轉,對症處理即可。而流感往往起病急,可出現39°C以上的高熱,並伴隨明顯的全身症狀,如肌肉酸痛、乏力、嘔吐等。所有出現流感樣症狀的人,都應警惕以下重症預警信號:呼吸困難、氣促、胸痛或口唇發紫;高熱持續超過3天不退;精神狀態變差,如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搐;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錶現。只要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應立即就醫。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一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一科主任趙克明表示,中醫認為的“秋凍”是通過讓人體逐漸接觸冷空氣的刺激,增強抵禦寒邪的能力,為應對冬季嚴寒打好基礎,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秋凍”,盲目“秋凍”反而容易導致感冒、咳嗽等症狀。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人和小孩、體質虛弱或有基礎疾病的人都不適合“秋凍”。而且“秋凍”也不是硬抗寒冷,在氣溫驟降或早晚溫度較低時,仍需適時增添衣物保暖,腹部、腰部和足部不宜受寒。此外,秋季空氣乾燥,可以適量飲用溫開水,食用雪梨、百合、玉竹等潤肺補水的食物和水果達到“滋陰潤燥”的效果。
遼寧省金秋醫院心內二科主任丁栗也認為,寒冷空氣的刺激會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收縮、痙攣,血壓升高,心臟需要更費力地泵血,從而加重心臟負荷。隨著氣溫下降,人體出汗減少,飲水量往往不足,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此外,頻繁出入冷暖環境,血管會反復經歷“一張一弛”的劇烈變化,容易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為血栓的形成埋下隱患。特別提醒老年人,一旦出現劇烈胸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頜)、突發氣短、呼吸困難,或一過性暈厥、劇烈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口角歪斜、言語不清、視物模糊等情況,需立即就醫。老年人群平時也應重點關注保暖、血壓監測、飲食控制、適度運動和情緒管理。p>
遼寧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王丹表示,秋冬季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當前呼吸道感染呈現“多病原共存、混合感染常見”的複雜態勢。從近期門診情況看,當前高發的兒童呼吸道傳播的疾病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腸道病毒、肺炎支原體以及腺病毒。當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孩子休息和營養,保證充足液體攝入以防脫水。同時進行對症處理,發熱可按年齡使用退熱藥,物理降溫推薦溫水擦拭,切忌使用酒精。密切觀察,一旦出現以下情況,出現呼吸困難、持續高熱(體溫超過39℃,使用退燒藥後效果不佳或很快復升,特別是超過3天)、精神狀態差、脫水跡象、面色蒼白異常等情況,應立即帶孩子到有兒科診療資質的醫療機構就診。
遼寧省省級公共衛生首席專家、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所長方興表示,當前遼寧省傳染病發病態勢總體平穩,報告發病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近期,全省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整體流行強度仍維持在相對較低水準,但已呈現上升趨勢。隨著流感、肺炎支原體、鼻病毒、新冠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活動度的增強,全省已逐步進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鼓勵公眾到接種單位進行諮詢,通過接種相應疫苗來有效預防相關傳染病。除接種疫苗外,還需做好日常防護:一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常通風、科學佩戴口罩;二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等。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應儘量減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三是要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流感樣症狀,應居家休息,避免帶病上班、上課,以減少疾病傳播風險。如病情持續加重,應及時就醫,並注意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交叉感染。由於流感病毒變異較快,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存在差異,且接種疫苗後體內産生的保護性抗體水準會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方興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確保獲得持續有效的保護。遼寧省流感流行期通常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具體時間可能有所波動。由於接種疫苗後通常需要2至4周才能産生有效保護性抗體,因此一般建議在流感流行季開始前完成接種。(文 楊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