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瀋陽,沈水奔流,機遇涌動。10月26日上午,第三屆東北亞(瀋陽)人才交流大會暨“百智百企”瀋陽行活動在中國工業博物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 供圖 瀋陽市委宣傳部
這場以“聚全球英才、創振興未來”為主題的人才盛會,匯聚了來自東北三省一區及國內部分大中城市的4000家用人單位,釋放8.4萬個招聘崗位,規模創歷屆之最。
開幕式當天入場人數達38653人,企業共收到9.8萬份簡歷。截至13時,此次大會達成就業意向人數突破6100人次。
一片熱土的雄心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基礎在人才、希望在人才。”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新偉在致辭中強調,遼寧是一片根基深厚、加速蝶變的産業沃野。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堅實完備,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今天的遼寧,正加速産業轉型升級,建設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為全球英才施展抱負提供廣闊舞臺,為有志企業共享振興機遇開拓宏大空間。
遼寧的開放胸襟同樣令人矚目。作為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遼寧擁有165家世界500強企業佈局,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居全國前列。遼寧正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速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為天下英才搭建馳騁四海的“黃金橋梁”。
王新偉表示,近年來遼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以“政府所能”匹配“企業所需”,全面優化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信用環境、人文環境。今天的遼寧,正致力於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以溫暖與誠意,呵護每一個夢想都能在這片熱土茁壯成長。
一座城市的底氣
“瀋陽,是一座歷史與現代交融、過往榮光與當下奮進共鳴的城市。”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霍步剛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瀋陽已形成汽車、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5個千億級産業集群,集聚了45所高校、56家大院大所和93個國家級科創平臺,近2.9萬家科技型企業在此紮根。
這座曾誕生新中國第一台機床、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的工業重鎮,正以“新質生産力”為引擎,推動産業煥新升級。此次東北亞(瀋陽)人才交流大會中,人工智能、先進材料、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未來産業崗位達4.9萬個,佔比近六成;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嵌入式軟體開發等成為熱門領域。
當前,瀋陽正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奮力當好東北振興、遼寧振興“跳高隊”。人才成長和城市發展相互賦能、彼此成就。“興沈英才計劃”全方位保障人才發展,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豐富,“吃住行遊購娛”的消費場景亮點紛呈,瀋陽已經成為活力迸發的人才逐夢之城,讓人才在這座充滿機遇的城市中成就夢想。

人才交流大會現場 攝影 黃非
一場盛會的升級
“與往屆相比,本屆大會實現了四個提質升級。”瀋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宏偉介紹,一是放眼全球集聚重點人才,舉辦海外學者研修、青年學者論壇;二是錨定創新提供科技策源,遴選29個國家320個海外項目同臺競技;三是突出區域協同,聯動東北三省一區及北京、上海等17個城市聯合引才;四是深化國際合作,邀請107家外資企業在華總部負責人開展經貿洽談。
崗位結構的變化也折射出瀋陽産業升級的加速度。此次大會符合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優質崗位顯著增加,人工智能、先進材料、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未來産業崗位4.9萬個,佔比近六成;適應新興領域發展的特色崗位需求旺盛,發佈新産業、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崗位1.1萬個,同比增長30%。其中,AI視頻剪輯師、數字行銷與內容創作等新職業6100個,流體倣真工程、4D數據標注AI師等新型技術崗位5200個,打造優秀人才創新創業新賽道。此次東北亞(瀋陽)人才交流大會還創新設置了“新業態菁英孵化營”,現場提供就業分析指導;還將實施“線上+線下”同步人才交流,“直播帶崗”全面推介引才用才信息。“我想留在瀋陽,從事AI方面的技術工作,相信這裡是我的機遇之地。”來自土庫曼斯坦的24歲青年艾哈邁德説,他學的是軟體工程專業,期待瀋陽能夠成為他人生夢想的啟航之地。

人才交流大會現場 攝影 黃非
一批企業的渴求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賢能!”航空工業沈飛黨委書記、董事長紀瑞東在發言中表示,公司正面向人工智能、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領域廣納英才,並從“事業立人、待遇留人、文化塑人、素質育人、感情化人”五方面實施高能級人才政策。
如沈飛一樣,東北三省一區一批“大國重器”生産企業正成為人才集聚高地。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長春一汽模具等單位提供月薪萬元以上崗位6500余個,平均崗位月薪達7650元,彰顯“投資於人”的誠意。
“我們為各方人才準備了優渥的福利待遇,以研發設計崗為例,年收入可以達到15-20萬元。”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副主任林薇表示,這次他們帶來了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等七大類崗位,期待新鮮力量的加入,與人才攜手實現雙向奔赴。

各方招攬英才“花樣”頗多 攝影 黃非
此次大會,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呼和浩特五城市3000家單位發佈崗位5.9萬個,遼寧省3100家單位發佈崗位4.7萬個;除東北地區外,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17個城市的76家單位發佈崗位3400個,僅瀋陽市就有1400多家單位發佈崗位1.9萬個。
一條條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的鮮明軌跡,正在黑土地上書寫著全面振興的新篇章。瀋陽,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動能、溫暖的環境,向全球英才發出最熾熱的“振興邀約”。(文 黃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