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瀋陽市民健康福祉持續升級,醫療保障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構建了全週期健康保障體系,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全域,健康服務便民惠民,多層次醫療保障網更密更牢,群眾醫藥負擔顯著減輕,群眾就醫體驗持續改善,群眾“救命錢”更加安全。
11月18日,在“砥礪奮進的‘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瀋陽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薛偉兵、瀋陽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張威分別進行情況介紹。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楊薇
瀋陽市衛健委:服務能力提升 健康服務便民惠民
薛偉兵介紹,“十四五”時期,瀋陽衛健系統建成了構建全週期健康保障體系,織密民生健康防護網;服務能力取得跨越式提升,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全域;改革創新形成引領性成果,健康服務便民惠民。
市政府出臺《“健康瀋陽2030”行動規劃》,全面部署健康瀋陽建設重點任務。“十四五”期間,瀋陽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位列同期16個省會城市(含副省級城市)第一名。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74歲,孕産婦死亡率降至7.45/10萬,嬰兒死亡率降至2.05‰,居民健康主要指標高於國家平均水準,位於東北三省前列。
沈河、大東等7個縣區獲評國家、省級健康縣區,數量居全省首位。渾南區成功獲批國家醫養結合示範區。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準逐年遞增至34.79%。
聚焦“一老一小”核心需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開設了老年醫學科,283家養老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建成266家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為老年人看病就醫提供綠色通道。建成“2+15”標準化婦幼保健示範門診,在全省率先免費開展新生兒45種遺傳代謝病串聯質譜篩查,篩查率達99.8%。將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種、兒童窩溝封閉列入政府民生實事。
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相繼落戶瀋陽,3家醫院入選全國“綜合百強”,優質醫療資源集聚效應凸顯。組建22個城市醫療集團與5個縣域醫共體。
191家基層機構硬體設施顯著改善,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累計建強73家鄉鎮衛生院和1450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達標率達97.8%。組建2585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80.63%。
瀋陽市獲評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成功爭取國家第二批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項目支持。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置中醫臨床科室比例超90%,基層機構中醫館實現100%全覆蓋。創新開展中醫藥文化夜市,打造“國粹岐黃健康瀋陽”特色品牌。
數智技術賦能公共衛生防控,建成東北領先的市級預防接種智慧信息平臺,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打造智慧“120”生命急救體系,建成數字急救指揮調度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雙調度系統自動切換模式,實現院前醫療急救費現場、家中移動端、服務窗口三種方式實時報銷。
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成功獲批第一批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示範項目,全面推進編制、價格、薪酬、監管各項改革,醫療機構整體效能顯著提升;公立醫院住院次均費用逐年下降,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
40家互聯網醫院上線運行,讓群眾“足不出戶看醫生”。在全省率先開發“盛情護理”服務平臺,入駐機構197家、專業護士3410名,提供6大類49項全場景護理服務。“一次掛號管三天”“免陪照護試點服務”等便民舉措,群眾就醫體驗持續改善。
瀋陽市健康教育館成為東北地區首個集展示、體驗、互動、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市級健康教育場所。大力推進健康村鎮、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和健康家庭建設,形成全民參與的健康建設氛圍。
瀋陽市醫療保障局:深化改革 織密多層次醫療保障網
張威表示,“十四五”時期是瀋陽市醫療保障事業改革創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成果豐碩的五年。
“十四五”期間,瀋陽市持續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網越織越密、越扎越牢。
一是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持續鞏固。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截至“十四五”末,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86.6萬人,比“十三五”增長6個百分點。
二是制度整合與統一取得關鍵進展。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參保繳費、醫保待遇和醫療服務。積極推進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建立健全門診統籌,“十四五”期間累計為362.23萬名參保職工報銷門診費用54.76億元。
三是多層次保障體系協同發展。大病保險制度作用顯著,參保患者享受大病保險待遇累計264.08萬人次,報銷費用32.63億元。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強化,“十四五”期間累計救助困難群眾114.8萬人次,支付救助資金6.73億元。
聚焦群眾“看病貴”問題,瀋陽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關鍵領域改革。
一是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落地執行國家、省際聯盟及省級組織集採藥品1120種、醫用耗材139類,有效降低藥耗虛高價格。
二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效能顯現。在全國最早啟動並深化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改革。“十四五”期間,全市住院重症病例收治率提高2個百分點,次均費用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全市職工醫保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86.81%,居民醫保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4.25%。
三是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動態優化。“十四五”期間分批次規範優化了近1000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重點提高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降低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
瀋陽市始終將提升醫保公共服務效能作為重要抓手,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一是“智慧醫保”建設跑出加速度。全面建成並廣泛應用國家醫保信息平臺。全市定點醫藥機構“一站式”結算覆蓋率達到100%。醫保碼激活人數達746萬人,激活率99.16%,累計結算9019萬人次。我市“醫碼通城”案例榮獲“2024年度全國智慧醫保大賽”一等獎。
二是異地就醫結算實現新突破。“十四五”期間,全市作為參保地,累計為參保人員提供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2482.33萬人次,作為就醫地,服務外來就醫人員結算3306.03萬人次,異地住院直接結算筆數同比增長9倍,直接結算率達到98.05%。
三是經辦服務下沉延伸暖民心。積極構建市、縣(區)、鄉(街道)、村(社區)四級醫保服務網絡,將參保登記、信息查詢、異地就醫備案等20余項高頻服務事項下沉至基層辦理。打造“15分鍾醫保服務圈”,設立醫保服務站(點)2800個,全市50余家醫療機構和1100余家零售藥店支持刷臉醫保結算。國內首推救護車“一碼急救”。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瀋陽市始終將維護基金安全作為首要政治任務。
一是監管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出臺並落實醫療保障基金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建立健全飛行檢查、專項治理、日常監管、智慧監控、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的監管格局。
二是打擊欺詐騙保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持續開展打擊欺詐騙保整治行動,監督檢查全市定點醫藥機構2.8萬家次。累計處理違規定點醫藥機構1.77萬家次,暫停結算和解除醫保服務協議1102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38起,累計追回及拒付醫保基金8.85億元。
三是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探索建立定點醫藥機構和參保人員醫保信用評價與管理體系,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文 楊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