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種質資源“家底”全面摸清 共徵集並上交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近四千份
今年,鐵嶺市鐵嶺縣蔡牛張莊玉米合作社的千畝示範田實現畝産超2200斤。這片示範田喜獲豐收,除得益於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外,一批高産抗病、適應性強良種的選用,成為極其關鍵的保障。這是遼寧省近年在種業振興行動上取得明顯成效的具體表現之一。
為增強全省種質資源保護能力,夯實種業創新的根基,遼寧省在“十四五”期間開展農業種質資源全面普查,共徵集並上交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3924份;普查到畜禽遺傳資源155個、水産種質資源167個,摸清了全省種質資源“家底”,做到了應收盡收、應保盡保。其中,普查到的3個貂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白櫻桃和遼寧絨山羊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異農作物和畜禽種質資源。
目前,遼寧省已構建起覆蓋農作物、畜禽、水産等領域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進一步夯實種業振興的資源根基。全省建設省級及以上農業種質資源庫(圃、場、區)51個,其中,李杏圃保存資源2000余份,種質資源多樣性為世界之最;省農科院保存有野生大豆居群6000余個,數量居全國首位;“旅大紅骨”種群是我國玉米育種界公認的五大優良自交係之一,保存種質資源1萬餘份;國家柞蠶種質資源庫保存種質資源72份,資源數量約佔全國70%。
圍繞種業創新,遼寧省依託相關農業科研機構建立“種質共存、基因共鑒、信息共享”機制,開展産學研用一體化聯合攻關。其中,依託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建成的“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運用分子輔助育種、全基因組選擇等前沿手段,大幅提升玉米育種效率,該公司“十四五”期間通過審定玉米品種127個。
在農業品種創新上,遼寧省也出現多點開花、亮點紛呈場景:“東單1331”“遼粳419”“鐵豆67”等11個次農作物品種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主導品種,其中“東單1331”連年入選玉米品種全國推廣面積十強。禽畜品種中,“遼丹黑豬”“朝牧肉羊”通過國家審定,分別為遼寧省第一個自主培育的生豬和肉羊新品種;遼寧絨山羊已推廣到內蒙古、山西等17個省份;“墨玉”“遼蠶527”等柞蠶品種及其雜交種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80%。水産品種中,遼寧省選育的菲律賓蛤仔“斑馬蛤2號”、海蜇“遼海科1號”和參與選育的刺參“安源2號”、紅鰭東方鲀“天正1號”等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記者 胡海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