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春聯裏的“中國年”
2023-01-19 19:35:51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題:春聯裏的“中國年”

  新華社記者

  春節臨近,家家戶戶置辦年貨,紅彤彤的春聯格外亮眼、喜慶。

  春聯,帶著年的味道,連著家的團圓,每一字、每一句,是美好心願和祝福的集中表達,是漢語文化美的凝練和總結,是刻在國人骨子裏獨有的浪漫。

  年年歲歲,人們借助春聯,表達對新年的美好寄託,對過去一年的回望和對未來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春聯裏的“中國年”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橫嶺瑤族鄉菖路村,小朋友在晾春聯。新華社發(蔣克青 攝)

  寫心願傳家風,祈福迎春年味濃

  廣東佛山禪城區快子路,又被稱為“揮春街”,“揮春”在粵語中意為春聯、福貼。

  這條嶺南特色騎樓老街,不到兩百米的街道旁聚集了幾十家手寫揮春攤位,喜慶的紅色春聯裝點滿墻,一群老師傅們競相揮毫,金漆陳墨滿是吉祥:“虎振雄風留浩氣,兔迎盛世蔚新春”“萬里鵬程添錦繡,韆鞦偉業更輝煌”“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

  到快子路買春聯、寫福字,是當地人過年必備的儀式感。除了春聯,創意福貼也走俏,“錢兔錦繡”“兔飛猛進”等兔元素俏皮可愛,更是吸引不少年輕人。

  謝女士一大早就帶著女兒,排隊來到華叔的攤位,念叨著“孩子要高考討個好彩頭”。70多歲的華叔,退休後在這裡一寫就是十幾年,有不少老顧客。他一邊聽著謝女士念叨,一邊飽蘸金墨揮筆寫下“心想事成福星照,人順家和鴻運開”,“就這副怎麼樣,橫批送你‘五福臨門’!”

  鐵畫銀鉤、筆走龍蛇,塵世心願似乎得到慰藉,年的味道在這裡升騰。

春聯裏的“中國年”

  遊客在廣東佛山禪城區快子路的揮春攤位旁拍照留影。新華社記者 鄧瑞璇 攝

  不僅在城市,在廣袤的鄉村,春聯也深深融入人們的生活。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寺底村是當地著名的文化村,2012年被授予“中國楹聯文化村”稱號。走在村間小路,隨處可見村民創作的各式楹聯,村裏還有“楹聯擂臺賽”的傳統。

  潘開基一家就是村裏有名的楹聯世家,四代人都與春聯有著不解之緣。潘開基已是耄耋之年,練就一手瀟灑的行楷,兒子潘永錄今年58歲,能隨口編出一段對聯。8歲的重孫女也能跟著大人寫毛筆字。“虎躍高岡觀盛世藍天碧水,兔呈美酒賀神州富裕安康。”父子檔創作完春聯,全家人還要討論一番。

春聯裏的“中國年”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寺底村村民潘永錄(右)輔助父親潘開基(左)寫春聯。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春聯裏有年味,有祝福,有團圓,更有家風的傳承、情感的連接,很多人都能説出自己與春聯的故事。

  每到春節,北京的李女士都會收到父親書寫的春聯。李女士最溫馨的春節記憶就是幫父親研墨,然後靜靜看著他行雲流水間寫就春意滿滿,有時候父親還會“考考”她對對聯。

  “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橫批“鴻運當頭”——臘月二十六,李女士收到父親寄來的春聯,她説有一種見字如面的感覺,特別溫暖,“父親雖然不善言辭,但一直教導我忠厚真誠待人,就像今年他給我寫的這副春聯一樣,不是發財順利之類的祈願,而是一種處世之道,讓我覺得很心安。”

春聯裏的“中國年”

  江蘇省泗洪縣界集鎮武崗村,書法志願者為村民寫春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許昌亮 攝)

  書變遷訴衷腸,謳歌時代生活美

  春聯,不僅蘊含著對新春的美好祝願,更訴説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人們對時下生活的熱愛和不懈的奮鬥。

  農曆臘月二十二,晉南天寒地凍,早上還不到8點,寺底村的村委會大院就熱鬧了起來,由潘開基、溫順等老人組成的“詩聯小組”聚在一起,為村民書寫春聯。

  付引良是村裏的草莓種植戶,2個溫室大棚逐漸成為全家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她特地請溫順為家裏設計一副春聯。

  經過幾分鐘簡短而細緻的溝通,一副“私人定制”躍然紙上——“擼袖加油,特色大棚家致富;創新踔厲,農民歡喜國臨春。橫批:春風惠我。”

  “看著這副春聯,感覺幹勁更足了,希望來年有更好的收成。”付引良的臉上滿是藏不住的笑意。

春聯裏的“中國年”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寺底村村民在欣賞寫好的春聯。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潘開基的筆記本裏,記錄著自己將近20年來書寫春聯的變化,更有他對日子變好的親身體會。從“麵湯美酵饃甜土屋炕暖,詩書香農家樂小院心閒”,到“改革路遠特色紅旗揚大地,追夢景長文明指數創新高”,再到“奮鬥脫貧安居樂業,勤勞致富溢彩流光”“笑語歡歌鄉村又響振興曲,風調雨順田野遍開希望花”……

  潘開基説,過去“發財”“保祐”是春聯的高頻詞,現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踔厲”“奮進”等精神層面的詞彙越來越多地寫進了春聯裏,鼓舞人心。

  一副副春聯,記錄時光的故事,銘刻民族的記憶。

  湖南汝城縣沙洲瑤族村,是“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當年紅軍長征途經沙洲村時,3名女紅軍借宿村婦徐解秀家。臨走時,她們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徐解秀。

  記者注意到,除了體現喜慶、祥和的詞句,“軍民魚水情”“感黨恩”也是沙洲村春聯的高頻詞。

  “紅軍贈被暖華夏,軍民同舟佑神州,橫批福澤萬世。這副怎麼樣?”沙洲村老支書朱小勇忙著為村民寫春聯、送“福”字,他坦言自己對平仄不熟,喜歡自由發揮,重在表達最樸素的感情。他説,村民們從沙洲村巨變看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付出,也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

  品文化鑒文明,家國情懷揚自信

  陜西西安,古城墻永寧門,近日懸挂了一副高約10米的巨幅春聯:“盛世無涯二十卷宏章頻揮兔管,長安有象一百年使命再啟鵬程。”

春聯裏的“中國年”

  懸挂于陜西西安城墻永寧門的春聯。新華社記者 張斌 攝

  懸挂春聯的還有長樂門、安定門、安遠門……西安城墻面向全球徵春聯活動已連續舉辦17屆。此次收集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8000余副春聯,最終24副佳作脫穎而出,在癸卯新春扮靚這一座座城門。

  當古樸厚重的城墻遇到一副副紅彤彤的春聯,濃濃的年味一下子飄滿全城。既有對古城歷史底蘊的勾勒,又有對新時代的禮讚,全球華人的美好祝願和幸福憧憬書寫其中。

  西安市楹聯協會秘書長徐熙彥認為,與家家戶戶張貼的春聯相比,城墻春聯兼具新春氣息、城墻文化、城市底蘊和時代精神,“不僅有文字之美、意象之美,還能詩意地講述中國故事,傳遞奮進精神,展現家國情懷。”

春聯裏的“中國年”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李家巷鎮石泉村文化禮堂內,文化志願者為村民現場寫春聯和“福”字。新華社發(譚雲俸 攝)

  以春聯為紐帶,中國故事、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中國人關於“年”的文化記憶和風俗活動,正在全球成為新的潮流;

  以春聯為媒介,一代代國人在春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追求中熏陶、滋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貼上春聯,祝您平安喜樂萬事勝意!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