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公路變景區 警惕“草原天路”收費的效仿傚應

2016-05-16 10:25:43|來源:光明日報|編輯:王瑞芳

  值得警惕的是,張北縣的做法,可能會有一種效仿傚應,助長各級政府的擴權衝動,滋生出資源獨佔的思維模式。

  河北省張北縣“草原天路”收費一事仍在發酵。近日,河北省物價局首次回應,稱“依據河北省的定價目錄管理,在旅遊這一塊,除了省裏面管的景區外,其他的景區就授權設區市、直管縣、擴權縣等來制定”“張北縣是省的擴權縣,有權制定草原天路風景名勝區的門票價格”。

  不妨梳理一下張北縣與公眾舌戰交鋒的火力點:公眾質疑二級公路不能收費,張北縣回應這不是公路,是景區;公眾質疑收費是買路錢,張北縣回應這筆錢用於生態保護;公眾質疑張北縣無權定價,張北縣回應自己是擴權縣,沒問題。目前來看,即使可能會遇到一些法律梗阻,但張北縣只要決意收費,這些齟齬都難以構成實質性阻攔,最多花些審批時間,法規窒塞會很快渙然冰釋。

  從張北縣不落下風的表現來看,應該是早有準備,功課做得透徹。但這樣做的後果如何,張北縣和公眾都不妨三思。類似做法不是沒有過,鳳凰古城就是一例。2013年鳳凰古城開始實施捆綁售票,只要進古城就需繳納148元的門票。3年過去,近日鳳凰古城由於遊客減少,商家收益受損,不得不取消這一做法。要知道,當時鳳凰古城收費的理由之一也是保護古城,可見,保護性收費的理由,看似正義,卻未必經濟與合理。鳳凰案例的黯然收場,也不能讓張北縣頭腦冷靜下來,圈地收費是種“前仆後繼”的衝動。

  把公路整體變成景區,張北縣是第一個,是否也能成為首個吃螃蟹且大快朵頤的一個呢?當然,也有可能把“草原天路”折騰成一條死路:遊客用腳投票、紛紛遠離,沿路商家生意慘淡,前期投入難以收回,砸了“中國最美公路”的招牌等等。至少目前,有記者探訪後發現,遊客的減少已經讓一些商家紛紛叫苦了。要知道,圈地收費,在圈外的不是只有外地遊客,也有本地商戶、沿線牧民。收費是價格杠桿,必然帶來無謂損失,屆時這些損失更多的還是由當地民眾來承擔。

  值得警惕的是,張北縣的做法,可能會有一種示範效應,助長各級政府的擴權衝動,滋生出資源獨佔的思維模式。景色宜人與經濟發展滯後往往會有地理上重疊,倘若張北的做法被不少地方看作一條捷徑,紛紛傚法,那麼往小了説,是給每個遊客的出行添堵;往大了説,在國務院三令五申減稅降費的背景下,不是逆勢而行、消解改革成果嗎?可以想見,目睹“草原天路”的突圍成功,蠢蠢欲動的地方怕是會越來越多。

  其實在全國不少地方,都存在公路被納為景區一部分的情況,只是如張北這樣對公路整體設卡收費的情形還是首例。這種方式阻礙的是通行,給遊客造成負擔,減少旅遊消費,對資源的重新佔有與分割,也必然加劇經濟福利的不平等。而在法律法規間輾轉騰挪,為收費尋求合法性,更是損害法律的威嚴,切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一方面,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草原天路”的做法未必會有好的效果,逆輿論而行最後可能會灰頭土臉地收場,輿論“樂見其敗”。另一方面,倘若真的如我們所料,效果不佳,幾番折騰下來的政策性損失,又該由誰來承擔呢?(王子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