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拆圍墻,我家大門常打開?

2016-02-23 15:56:3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2月21日,中央公佈了一份重磅文件,不僅“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還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此消息一齣,迅速佔領各大媒體,“小區圍墻要被拆掉了”的聲音也在網上炸開了鍋。

圖片默認標題

  封閉小區是當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隨著大宗用地開發越來越普遍,寬馬路、大廣場、超大封閉社區形成,迫使人們不得不開車出行,卻擁堵在路上。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不但造成街區宜居性不高,社區活力缺乏,也令不少人的城市生活並不快樂。小區拆圍墻其實就是清除城市交通路網栓塞,同時,也有助於增強社區活力。有小區居民説,住開放式小區旁,生活很便利。(點擊查看詳情)

圖片默認標題

  1.小區開放涉及物權法問題?最高法:將密切關注業主權益保障

  今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並回答記者提問。會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程新文對此表示,司法機關會密切的關注,對由此可能涉及到的相關主體的權益的影響、協調和保護,加強調研,及時研判,並進一步加強對下指導力度,積極協調有關方面妥善的處理好相關的糾紛。(點擊查看詳情)

圖片默認標題

  2.小區開放後公共設施以及道路的使用權、收益權的歸屬歸誰?律師:應制定政策避免損害業主權益

  雲南淩雲律師事務所孫文傑律師表示,小區開放後,外來人員一般只是穿過或者借用通過的話,小區內的公共區域還是歸業主所有。如果從小區業主利益方面來看,如果外來人員進入小區,享用小區的綠化資源、健身器材等其他公共資源,造成擁堵,或是業主使用困難的話,那對業主利益還是有一定損害的。這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或制度,來對這些現象進行監管(點擊查看詳情)

圖片默認標題

  3.小區開放是否應給買公攤面積的業主予以補償?專家:物權界定、資金來源等大量基礎性工作有待解決

  不少網民吐槽:“當年買這些公攤面積都是花了真金白銀的,現在大家都來用,業主能設閘收錢嗎?”對此,上海交大社會認知與行為科學研究院教授蔣宏認為,首先不必斷章取義,文件裏提到的是“原則上”等於設置了邊界,為可能引發的衝突和矛盾留足了緩衝時間。其次,實踐還要經過檢驗,在小區開放的過程中,涉及很多物權界定、管理權限、資金來源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有大量基礎性工作墊底,很難“一刀切”解決。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也認為,“解決交通的基本思路是發展公共交通、限止私家車,而不是搶佔其他空間資源,畢竟空間資源是有限的。”(點擊查看詳情)

圖片默認標題

  4.小區開放後安全如何保障?專家:現在物業管大門,未來是管大樓

  比起真金白銀,更多的人關注的是安全問題。推行街區制後,很多人擔心,以後小區的物業如何管理?小區的安全隱患是不是會增加?對此,房地産專家、亞太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認為,“封閉小區開放會給物管帶來難度,有關方面應該增加保安措施或增加社區民警。”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也認為,可以採取分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讓行人穿過去,接下來是自行車,管理也要跟上,“現在物業管大門,未來是管大樓。每棟樓安全了,街道自然就可以開放了”。(點擊查看詳情)

圖片默認標題

  5.小區開放後是否會降低居住舒適度?相關部門應提供保障

  針對街區制實施後老百姓普遍擔心的安全、噪音、生活打擾等問題,相關部門在推行街區制的時候就要首先在硬體安全保障下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比如交通安全,就應該明確規定開放式小區內的街區單元尺寸、規模以及道路網密度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規定;再比如對於小區業主的人身財産安全保障,也不能因為小區是開放式小區,就將物業管理中的安保弱化,反而更應該加強,尤其是應該借鑒西方國家城市管理中的警隊力量在街區布點和及時反應的一些經驗,將警方的安保力量均勻的分佈于街區之間,並形成“聯網”式的反應機制。(點擊查看詳情)

圖片默認標題

  6.封閉小區開放何時開始實行?專家:應有過渡期

  房地産專家、亞太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要實行這一規定,肯定要有一個緩衝期,需要配套文件出臺。”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內各大城市的實踐上看,即便原先規劃的是市政公共道路,但小區已經封閉,大量業主入住後想讓小區打開大門,再開通市政路,實施難度較大。此外,還有專家提出,對於新建住宅小區,可以僅限定住宅樓部分土地用於出讓,而原來住宅小區概念的道路和綠地都作為公共設施用地,但這樣會大幅度減少土地出讓面積和土地出讓金。(點擊查看詳情)

圖片默認標題

  成功案例1:萊茵河畔 國內最成功的開放式小區

  在網絡上,四川宜賓“萊茵河畔”被譽為國內最成功的開放式小區。該小區的開發商宜賓麗雅置地有限責任公司行政事務部副經理陳麗英介紹,“萊茵河畔”佔地500多畝,主要有7大組團,每組團為“回”字形,週邊皆為商鋪,組團之間的道路和景觀向外開放,組團內部依然是封閉的。既實現社區公共資源與城市共享,又保證了業主一定的私密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

  成功案例2:湖南大學 開門辦學領先全國

  湖南大學沒有圍墻,校園佈局沿“Z”字形的麓山南路合理安排,既不跼踀也不空泛。“中國的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都是有圍墻的,而湖南大學卻沒有。”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副教授佛朗西斯科説,這種沒有圍墻的全開放型辦學格局,反而促成學生們豁達、開朗性格的形成。

  不僅僅是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也同樣面向社會開放。有人曾經設想,假如湖南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建圍墻,實行封閉式辦學,那麼所有經麓山南路行駛的機動車輛,將繞一個幾十公里長的大圈,才能從高葉塘到西南二環。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