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寫:投向人民大會堂的目光

2016-03-05 15:17:42|來源:中新網|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原標題:兩會特寫:投向人民大會堂的目光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投向人民大會堂的目光

  中新社記者 郭金超

  5日一早,計程車師傅閔鐸駕車駛經長安街時,目光不由投向這座已不知經過多少次的人民大會堂。他説,這裡定下的“大事兒”將影響自己的生活。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當天在這裡開幕,中國政府要向大會提交過去一年的述職報告,提出未來工作部署。

  像閔鐸一樣,有更多人今天將目光投向這裡,關注中國,關注著與自己相關的未來。在閔鐸路過的大會堂前廣場上,千余名中外記者為佔據採訪有利地形,早早排起長隊,通過他們手中的鏡頭和筆,讓世界聚焦于大會堂。

  而此時,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已做好準備,今天他將同近3000名代表一同走進大會堂,以理性目光,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9時許,會議正式開幕,全場起立,奏唱國歌,中國年度政治盛會揭開大幕。

  掌聲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走上講臺,向台下深鞠一躬。在接下來兩個小時內,他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人大代表審議,並請政協委員提出修改意見。全場近5000名代表、委員以熱烈掌聲作出回應。

  “過去一年,我國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沒有人會預料到,中國經濟去年會遭遇嚴峻考驗。然而通過兩會前中國政府曬出的工作“對帳單”可看出,儘管困難重重,中國政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全年經濟增長6.9%、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經濟增速……會上,在李克強向大會代表彙報上述情況時,掌聲在場內長時間響起。

  投向大會堂的目光,可從這裡讀懂,中國如何在面對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保基本、惠民生、兜底線,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

  在全力應對短期經濟下行壓力的同時,未來五年,中國經濟還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專門章節向大會概括了衝刺“路線圖”。作為這份文件的詳版,近150頁的計劃綱要草案也印發到代表手上,請他們審議。

  在這份文件中,未來中國如何走出一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道路,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繼續攻堅克難都一一詳述。

  新一個五年計劃即將開啟,在開局的2016年,中國經濟依然要爬坡過坎。開局之年,中國如何實現良好開局?各方矚目。

  閔鐸關心政府如何進一步治理交通擁堵?自己的錢罐子、米袋子和菜籃子在新一年有啥變化?

  從事新能源行業的張天任關注國家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最新政策和未來規劃。

  國際輿論關切中國經濟前行的列車如何換檔升級,改革開放的大門是否依然敞開?

  “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中國要始終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在李克強對今年工作的具體部署中,人們讀懂中國政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進一步改善民生和始終不渝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心、決心和恒心。

  大會堂裏的這一切,由客戶端、微博、微信和電視等各種媒介迅速傳遞,吸引著各式螢幕前的萬眾目光。

  依照法定程式,中國政府的這份報告,未來十幾天要在兩會平臺上,接受代表、委員們審議和討論,迎接更多審視甚至挑剔的目光。

  政府是否依法決策,部署是否科學可行?政府工作如何做得更好?施政者和監督者的目光將在此平臺上交匯,而這也正是中國民主政治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