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深化改革開放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不竭動力

2018-03-06 15:32:42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 梁生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303083838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國在改革開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強調今年要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重要契機,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從而確保我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國40年來的高速發展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欣欣向榮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更談不上“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只有持續擴大改革開放,才能實現高品質發展,佔據國際競爭制高點,為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不竭動力。

  就改革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劃出了三個重點:第一是創新政企關係,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

  如何解決政府、市場、企業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一道世界性的經濟學難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政府持續減少微觀管理、直接干預,注重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結合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總基調,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調整進入新階段。具體來説,國資國企改革要破除發展動力不足、創新效率低下的制度性根源,有針對性地引入市場競爭,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二是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産業發展。三是加快去産能。2017年,我國鋼鐵、煤炭、煤電行業去産能均提前超額完成目標,“十三五”前兩年全國退出煤炭、鋼鐵産能已分別超過4.4億噸和1.15億噸。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將再壓減鋼鐵産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産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第三是大力提升創新能力。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國提出的補短板,其實補的就是創新能力。過去5年,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充分彰顯了我國創新能力的提升。但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仍與經濟實力不相稱,與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不適應。鋻於此,我國必須堅定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準,以此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佈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準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

  具體來看,今後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二是拓展對外貿易,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優化進出口結構,以更大力度的市場開放促進産業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

  三是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全面複製推廣自貿區經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四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擴大國際産能合作,帶動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走出去,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資、生産、服務網絡。(張茂榮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2018全國兩會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