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澳大利亞學者:科技創新是中國新時代發展的強大動力

2018-03-09 15:14:50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 張雪梅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

  卡爾•本傑明森(澳大利亞)

  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5日上午在北京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2017年政府工作。在這份內涵豐富的報告中,科技創新是外界關注的一個熱詞。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中國創新研發的力度不斷加大,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五年來,中國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的科技進步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移動支付、打車軟體應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搭乘高鐵也從理論變為現實。但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上述範疇,通過閱讀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報道,我們看到在載人航天、量子通信等領域,中國的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在深海探測領域,中國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是中國堅持科技研發、自主創新的一個生動寫照。2012年“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連續刷新深度,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這標誌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與“蛟龍號”主要依靠集成技術相比,2017年正式交付使用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更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後者設計製造完全依靠自主技術,是中國製造的典型範例。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對“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做出了明確闡述,這對於發展高端、綠色製造業至關重要。高鐵及核電技術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二者已經成為中國技術國際化的耀眼名片。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從一個技術進口大國轉變為技術出口強國。以交通技術為例,中國的高鐵網絡規模及高鐵速度均居世界首位,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具體來説,日本新幹線及法國TGV高速列車最高時速為每小時300公里及320公里,而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復興號”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400公里。

  核能開發利用也是中國技術創新的重要方面,這既可以改變依靠燃煤發電的局面,也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為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優化能源結構,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建造核電站並實現其穩定安全運轉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不但攻克了這一難題而且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核技術出口國家,這足以證明自主創新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欣慰地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北京、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新設14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帶動形成一批區域創新高地,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生態的堅強決心。上述自主創新示範區不但有望吸引更多外資,而且有望助推中國發明專利擁有量及技術交易繼續成倍增長。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中國科技創新正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此外,中國還將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出臺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優惠政策,並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簡言之,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將繼續加快,中國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整體環境將繼續優化。在“一帶一路”倡議支持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多國家將從中國技術出口中得到發展紅利。

  (作者:澳大利亞傳媒人士 卡爾•本傑明森  翻譯:羅丹)

標簽:
2018全國兩會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