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在此之前,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已就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行研究並作出決定。《決定》明確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而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對於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充分體現了黨在新時代的歷史擔當。
黨和國家機構體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既可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制度保障,又可以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相應地我國也進入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作為國家治理主體的黨和國家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也需要與時俱進,與“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相契合,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經進行過多次規模較大的政府機構改革,最終在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以及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保駕護航,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將為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發展與變革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善治的局面。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首先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毫不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最大優勢也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近代以來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到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堅實基礎和必然要求。新時代,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也必須要繼續完善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掌舵護航,指明方向。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切實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可以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群眾。新時代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堅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對於提升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推進治國理政有著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比作是鳥之兩翼和車之兩輪,充分體現了兩者內在的有機聯繫。當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有機結合起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法治思維融入國家治理的基因。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做到統籌協調。三中全會公報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以及相應的武裝力量體系和群團工作體系,並推動國家治理的各職能部門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最終實現以改革的協同性,提升和促進改革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還要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職責關係。隨著國家治理的發展,治理主體日漸多元化,新時代的國家治理對地方治理主體以及民間團體的作用也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從而有效地調動了不同層面的治理積極性和運行活力。近幾年來中央加強宏觀事務管理的大背景下,地方的自主權得到了更多的釋放和提升,比如地方立法權在設區的市這一級的落實就為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當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將進一步拓展地方層級的治理權限,提升地方治理能力,構建起在中央領導下的簡約高效基層管理體制。
總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既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也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擔當。(范磊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