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匯中外先進文化,提供美好生活精神食糧

2018-03-15 20:03:13 來源:光明網 編輯: 楊磊

  作者: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杜俊華

  伴隨著新時代起航的鼓點,世界的目光聚焦2018年3月初的北京。2018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要“深化中外文化交流”,為新時代群眾精神文明的建設提供了指導。

  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是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的重要措施之一。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人文精粹,每一個國家的人文精粹都是這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産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都屬於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有意識地去吸收外國優秀的文明成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助人們的思想意識的提高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如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等外國文學中的愛國主義、努力拼搏、誠實守信、正義的優秀作品,可以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文交流工作,中外人文交流事業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全球範圍內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應以我為主,兼收並蓄。在中外人文交流中,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在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一些優秀內容。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的“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部分中,提出不僅要“加強中外文化交流”,還要加強中國自身優秀文化建設。我們要弘揚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等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包括中國革命精神和革命歷史等在內的革命文化;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中外文交流,要堅持以人為本、平等互鑒、開放包容、機制示範、多方參與、以我為主、改革創新等原則,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渠道更加暢通,平臺更加多元,形式內容更加豐富,方式方法更加創新,讓中國故事更加有影響力。開展文物、美術和音樂展演,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和重點體育項目發展等,形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人文交流品牌。加強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外廣播影視、出版機構、新聞媒體開展聯合製作、聯合採訪、合作出版,促進中外影視節目互播交流,豐富人文交流的文學藝術內容和載體。尤其是在加強中外優秀電影和電視文化節目交流方面,讓更多諸如《戰狼2》、《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中國優秀影視作品在國際大放異彩。

標簽:
2018全國兩會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