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了這個方案。方案對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其他機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減少了8個正部級機構和7個副部級機構,優化了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理順了職責關係。這一改革,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目標就是建設一個服務型政府,更好地服務於人民。
機構改革,順應時代的螺旋式上升
從1982年到2018年,國務院機構一共集中進行過8次改革,分別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平均每5年就進行一次政府機構的調整。就這8次改革而言,每一次都順應了當時的需要,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取得了積極成效。形勢永遠是在發展變化的,機構改革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一勞永逸。分分合合,甚至個別“反復”,都是根據實際需要作出的選擇,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更充分地發揮出來。這不是簡單“翻燒餅”,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詳細】
從歷史看,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層建築就要適應新的要求不斷進行改革。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條普遍規律。順應這一規律,因應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以往歷次機構改革相比,這一改革的力度之大,影響面之廣,觸及的利益關係之複雜,都十分少有,堪稱一場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變革,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心,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下決心解決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的堅強意志。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是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形成的一項頂層設計,是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部署。
從此前國務院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看,有的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著眼于轉變政府職能,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旨在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高政府執行力。根據改革方案,國務院機構設置將更加符合實際、科學合理、更有效率,有效貫穿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改革的政治主題,目標是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部署的各項任務提供有力組織保障。【詳細】
機構改革遵循以人民為中心原則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是對這個目標和原則的具體落實。改革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政府機構職能進行了調整和優化。改革致力於防止政出多門,實現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將大大提高政府機構效率效能。改革著眼防範風險,發揮乘法效應,為新時代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堵住監管漏洞。改革直面群眾所需,關注民生領域,將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為增進人民福祉提供有力保障,真正釋放出改革的紅利。【詳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所以,機構改革就是要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之奠定制度基礎。一項改革要得到持續推進,必須得到人民群眾的正向反饋,上下合力,才能破解利益集團的阻礙。人民群眾因改革而有了獲得感,改革就有了深厚的民意基礎。在這次機構改革中,高層反復提到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機構改革便是為長期執政奠定制度基礎。在新時代的趕考中,人民才是改革成敗的閱卷人。【詳細】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必須致力於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就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要原則,著眼于加強重點領域民生工作,立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在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移民管理服務、生態環保、應急管理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領域加大機構調整和優化力度,著力組建一批新機構,強化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職能,為的正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公共安全。實踐啟示我們,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才能建設好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詳細】
機構改革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機構改革,是新時代面臨新任務新要求的政府職能轉型優化之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有力之舉。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以及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等。整體來看,這次國家機構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加契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各方面要求。
首先,機構改革凸顯了創新發展和産權保護的重要性,為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明晰了牽引主體。其次,機構改革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效能,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規範了治理主體。再次,機構改革高度重視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提供了組織保障。第四,機構改革著力關注“三農”工作和城鄉協調發展,為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提供了職能機構保障。第五,機構改革注重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為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提供實施保障。【詳細】
今天的中國,正處於新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到了通往民族復興夢想的關鍵一程,對實現治理現代化的要求空前緊迫。與以往機構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不同,這次機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群團、社會組織、事業單位、跨軍地等等。僅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看,充分體現了不回避權力和利益調整的革命性特點。大刀闊斧的改革決心,堅定著國人新起點上再出發的改革信心,更讓人們堅信,一個熔鑄了億萬瑰麗夢想的“新時代中國”已在路上。【詳細】
微言大義:
@朝雲暮月:機構改革利國利民,堅決擁護中央決定!
@等待愛麗絲_16347:支持國家的好政策。
@一樹一山人:整合部門是第一步;明確職能,定編定崗,精兵簡政,任重而道遠。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以新氣象新作為,將改革進行到底。新時代需要新的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經濟基礎,助力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推進機構改革,是新時代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必然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必將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