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增收,産業是個火車頭

2018-03-23 13:47:59 來源:人民網 編輯: 谷士欣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期間強調,要推動鄉村産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産業體系,實現産業興旺,把産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陜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8年快於城鎮,但農民收入總體依然偏低。如何推動産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陜西調動多方積極性,通過發展特色産業、互聯網+現代農業、統一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等方式,提高農村居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

  梁文旭是陜西咸陽乾縣陽洪鎮上陸陌村村民,今年準備好好觸觸網。

  乾縣種植酥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水多甘甜,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定為酥梨優生區。去年,縣上酥梨滯銷農民正發愁,省裏的電子商務“公益助農”活動開展到了這裡。

  “沒想到電子商務的能耐這麼大,打開電腦、拿個手機就能賣酥梨。看來,我們農村人也得儘快把電子商務發展起來,成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盡可能地讓農産品賣高價,多掙錢。”

  這樣的感嘆背後,折射出農村致富、農民增收的路徑不斷增多。

  産業興旺

  增收可持續

  在陜西,産業興,增收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鄉村的共識,大傢夥兒都想找準自己的增收路。

  即將到來的4月是鄉村最美的日子,也是丹參收穫的季節。75歲的寶雞隴縣東南鎮盤艾村村民梁麥貴是貧困戶,去年他家種了2.3畝丹參,收入近8000元。“我老漢活了一輩子,也沒見過一畝地有這麼高的收入,現在村上給咱的幫助這麼大,我一定能脫貧!”

  剛從西安歸來的第一書記楊波也給大家帶來了好消息:“經過藥廠檢測,咱們村的丹參,各項標準值都合格,有兩家藥廠要和咱簽訂單呢!”

  楊波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組織貧困戶發展丹參種植。去年4月,試種的丹參喜獲豐收,共收穫1.75萬公斤,實現産值12.2萬元,畝産效益達到3500元以上。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渭南富平淡村鎮,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農家別墅,格外引人注目。村民贠紅麗家寬敞明亮的兩層小洋房溫馨舒適。2014年,丈夫權彥伍看好了現代農業的前景,響應政府號召,發展産業,在40畝流轉土地上種植綠化苗木,一年收入40萬元左右。平時,他還利用空閒做做糧食生意,一年增加收入10多萬元。錢包鼓起來了,人的精神狀態也抖擻起來了。他告訴記者,現在致富的途徑多了,週邊環境更好了,只要肯吃苦,日子就不會差。“鄉鎮給咱修了路,完善了基礎設施,咱就應該好好奮鬥,追求幸福。”

  隨著鄉村經濟的振興,陜西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8年快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尤其是伴隨各項民生政策落實到位,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加速,達到9297元,同比增長10.4%。

  電商經濟

  致富添動力

  陜西已經意識到,農民增收要有持續動力,必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繼續做大産業。

  “加快建設蘋果、獼猴桃等果業優勢産業帶,推動果業高品質發展。促進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培育千億級奶山羊全産業鏈,支持秦川肉牛産業發展。穩步擴大茶葉生産規模,支持苗木花卉、木本油料、食用菌、核桃、大棗、花椒、中藥材等特色産業發展。”單單在2018年的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農産品品種就達十幾種,陜西是一個農産品資源豐富的省份。

  然而由於地處西部,加上我國農業相較工業本身比較落後,這些藏在西部的寶貝長期以來“養在深閨人未識”,無法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收入。隨著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深入,這一情況正在改變。

  陜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西安郵電大學經管院院長張鴻説:“過去,陜西省的電商‘貿易逆差’是5:1,現在是3:1,這個數字變化驚人。在過去,陜西人每在網上花掉5元錢,才會有1元錢購買陜西産品。啥時候實現了電商‘貿易順差’,陜西農村就真正富起來了。”

  為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陜西正在建立完善農業大數據平臺,“中國楊淩農業雲服務平臺”就是其中一例。

  “該‘雲’的主要業務是通過市場化的運作,依託楊淩農業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發揮楊淩農科教資源優勢,打造包括農産品、電商、科技服務、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一體的服務平臺,面向我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乃至全國提供相關的服務。”楊淩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郭社榮説。

  電子商務的興起,正在成為打開鄉村産業發展的新窗口。

  在咸陽武功縣,正是抓住了電商發展的機遇,2017年全縣電商銷售額突破25億元。武功縣電商辦企業科科長安倩梅説,發展電商經濟已經成為武功群眾的共識,電商對就業的帶動非常大,全縣直接從事電商的有1萬多人,電商經濟間接帶動就業3萬多人。

  社保完善

  生活有底氣

  在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的同時,政府也在積極努力,為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種地不交稅、上學不繳費、看病報藥費”之後,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成為實現“養老得實惠”的又一重大利民舉措。

  陜西因為試點早,2011年就在全省範圍內實現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統一,2012年達到了制度、人群的全覆蓋,比全國統一建立這一制度提前了兩年。之後,在提高個人繳費標準,網絡信息化建設,養老待遇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等方面取得了更多成績。

  截至去年12月底,陜西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33.76萬人,參保率為99.59%,479.16萬人享受養老待遇,全部做到了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月人均待遇水準113元。

  由於參保人數眾多,居住分散,流動頻繁,農村居民繳費、領取、諮詢查詢不方便,為了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五個不出村”,陜西省人社廳又對服務進一步升級。

  3月15日,陜西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南六冢村村民李秀英在村服務站電腦上,通過“陜西省社會保險網上個人信息查詢系統”查詢了個人參保及繳費信息,網上顯示賬戶餘額、個人實際繳費、財政補貼、利息等項目一目了然。

  “工作重心由政策制度的完善轉為經辦管理服務水準提升,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下一步我們還會進一步在村民中普及利用手機應用辦理相關業務。”陜西省人社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負責人説。

  在發展産業的同時,針對今年兩會提出的“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要求,陜西省人社廳也作出了回應。

  “繼續鼓勵參保人員選擇較高繳費檔次繳費,享受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優惠政策,提高個人賬戶積累。同時,以後省上將繼續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物價變動、城鄉居民收入及養老待遇水準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研判,適時適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陜西省人社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負責人説。

  “通過‘互聯網+’對人社領域各項業務進行重塑和再造、為就業創業創造活潑的環境、不斷完善社保制度……這些都是在破解群眾增收難題的過程中探索出的好辦法。織牢織密群眾幸福生活的網底,群眾生活才會更自尊、更富裕、更舒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雷耀堂説。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3日 13 版)

  (原標題:促增收,産業是個火車頭(為了人民的幸福快樂滿意②) ) 

標簽:
2018全國兩會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