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人大代表卓嘎接受《中國西藏》雜誌社、中國西藏網採訪 攝影:楊月雲
中國西藏網訊 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僅有桑傑曲巴一戶人家,被外界稱作“三人鄉”。幾十年來,桑傑曲巴和他的女兒卓嘎、央宗在玉麥接力堅守,兩代人,用兩萬多個日日夜夜,譜寫了愛國守邊的動人故事。
玉麥鄉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海拔3560米,比起拉薩低不了多少。印度洋暖流帶來了充沛的雨水,這裡草木茂盛,空氣清新,是一片多年形成的原始森林區。然而,正因為一年四季雨水較多,日照時間少,加上土壤原因,使得這片土地上不適宜農作物生長。“連溫室裏種的土豆都只能長這麼大”,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玉麥鄉醫生邱建亮伸出大拇指比劃著。
從拉薩到玉麥,直線距離500多公里,即使在今天,真正走完也要3到4天。從拉薩出發到山南市首府澤當鎮,再到隆子縣,然後到扎日鄉曲松村,從曲松到玉麥還有33公里山路,期間需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雪山。站在雪山頂上,可以看到那層層疊疊的高聳山峰合圍著一個小小的河谷,河谷間的平坦地帶長約七八百米,這就是卓嘎姐妹堅守了一輩子的地方,玉麥鄉的所在地。
卓嘎家以牧業為主,他們吃的糧食得從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山外運進來。當時玉麥鄉離最近的公路有40多公里,每運一次糧食,都要穿越一片沼澤遍地的原始森林,翻越日拉雪山,再走過一個陡峭的山谷。每年11月過後,大雪封山,玉麥就會與世隔絕。於是,每年11月之前,卓嘎的父親桑傑曲巴會從隆子縣把物資運到日拉雪山下的曲松村,然後趕著10匹馬,用5天的時間翻越日拉雪山,最後才能把7個月的口糧運到玉麥鄉。這期間,經常有馬匹跌落到深不可測的玉麥河谷。
“如果當時有人得了比較嚴重的病,那就只能等死了,沒辦法,鄉里實在是沒有藥。如果想帶病人去山外治療,別説送出去了,人可能早就死在路上了。”在採訪時,卓嘎帶著山南特有的口音,用藏語講起了那段日子。
從1977年開始,玉麥只有卓嘎一家三口守著這1976平方公里的疆土,一守就是19年。那唯一的一棟房子,既是鄉政府,也是他們的家。阿爸桑傑曲巴用一針一線親手縫起來的國旗,讓姐妹倆從小懂得了什麼是國,什麼是家,也令她們始終為父親感到驕傲。
圖為玉麥鄉郵遞員白瑪堅才,從15歲就給玉麥鄉送信,他僅靠一匹馬、一個糌粑筐,在一條路上走了35年。攝影:趙春江
1996年,從15歲開始就給玉麥鄉送信的郵遞員白瑪堅才帶著老婆搬進了玉麥鄉,自此玉麥鄉才有了兩戶人家。但是當時鄉里連基本的道路都沒有,如果要去縣城,他們依然得過沼澤,翻日拉山,越山谷。但這並沒有動搖卓嘎一家的決心,“作為玉麥人,我們的職責就是放牧和守土固邊。”卓嘎説。
有記者曾問玉麥鄉現任黨委書記達瓦:“如果沒有老鄉長桑吉曲巴一家人的堅守,玉麥是不是被印度強佔了?”達瓦站在玉麥河的東岸時,指著河對岸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山峰説:“那裏是中國的領土,1962年反擊戰打響以前,那座山一度被印軍佔領。若沒有卓嘎一家的堅守,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印軍的前沿哨所了。”
當年,桑傑曲巴從鄉長的位置退下來後,大女兒卓嘎續任鄉長。上級還給玉麥鄉派來了鄉黨委書記和一名副鄉長,他們均拖家帶口來到這裡,著實讓鄉里“人丁興旺”了起來。“人多了真熱鬧!”卓嘎這樣形容當時的情形。
“書記一家有3個人,醫生一家4個人,我們5個人,姨媽央宗一家3個人,開小賣部的一家3個人,從扎熱鄉搬遷進來的兩戶有9個人。”卓嘎對鄉里的情況如數家珍,她告訴記者,現在玉麥鄉的每一個人都能將鄉里所有人的名字倒背如流,包括那些剛剛會説話的小孩子。她的小兒子白拉還是一個小學生時,他就能一口氣就能説出全鄉人的名字。
“以前天冷的時候或者一旦入冬,河流結凍後鄉里的供電就非常差,水流比較湍急的時候供電又會好起來。如果壞一點,鄉里五六天沒電的話,可能就連電話都打不出去了。”
“如果有人問我那時候為什麼不搬出這個地方?我會告訴他,因為這裡是玉麥,這裡是我的家。因為阿爸曾説過,如果我們走了,就沒有人來守護國家的這塊土地了。這是祖國的土地,更是我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守護好。”
“1999年5戶22人,2001年7戶25人,2006年7戶30人,2009年8戶32人,2011年8戶35人,2016年9戶32人。”這是近十多年來玉麥鄉的人口變化,卓嘎談起這幾年家鄉的變化時,她的嘴角總是不自覺地微微揚起,那雙仿佛不帶有任何雜質的雙眼顯得神采奕奕。在玉麥巡邊的漫長日子裏,時間在她的眼角留下了幾道細小的皺紋,但她的精神氣兒始終蓬勃。
2018年初,卓嘎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三人鄉”老鄉長、56歲的卓嘎,就這樣帶著玉麥人民的美好祝福和寄託,走進人民大會堂。“作為人大代表,我一定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積極履行職責,努力把基層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建議帶到大會上!”
圖為卓嘎代表在人大代表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表示要將玉麥建設得像格桑花一樣美麗!圖片來源:人民網
“初到人民大會堂,就好像來到了母親身邊。像是以前知道我有這樣一位疼愛我們的慈祥的老阿媽,但卻是相隔很遠,只能在遠處默默望著她,想著她。這次我參加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的第一天,真真切切地見到習主席時,就猶如遠在異鄉的孩子見到父母般激動。”回憶起那天見到習近平總書記時的情景,卓嘎説自己這輩子都忘不了當時的任何一個細節。
談及這次的“兩會”,卓嘎説,這次回到玉麥後她要將“兩會”的會議精神傳達給每個人。不管是從學習新時代的知識上還是從修憲內容,回去後要把自己心裏記住的這些全都解釋給他們聽。
玉麥鄉雖只有9戶人家,但是在近幾年的時間裏它有了極大變化,已經沒有也沒有想像中的那樣落後。現在,家家開有旅館、商店,最顯眼的建築則是一個邊貿檢查站。轉山朝聖帶動旅遊業發展,給玉麥鄉注入了新的經濟活力。據報道,過去的一年裏,玉麥鄉人均收入超過5萬元,遠超全區平均水準;同年,投資2億余元、總里程34公里的曲玉公路開工建設;國家電網進駐,家家戶戶實現了Wifi全覆蓋;今年,鄉親們將搬進“幸福美麗邊境小康示範鄉”裝配式結構“農家別墅”;還將迎來47戶新搬遷的居民,到時全鄉常住群眾人口將達到196人。
圖為玉麥人利用農閒編織竹器,銷往山外的市場。玉麥公路修好後,玉麥特産的竹編籃子,玉麥盛産的酥油、奶酪也走出了大山,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攝影:趙春江。圖片來源:人民網
“國家在這幾年給了我們用於守衛國土的經費,又出資修建了通往邊疆的公路,2017年國家又投入巨大的資金來建設玉麥鄉,就比如,修建新房、修繕寺廟等等,投入了很多。像以前玉麥很多地方手機信號都覆蓋不到,通訊非常不方便。現在在我們巡山路線的山頂上新建了手機信號基站,不管到哪,完全不用擔心通信聯絡的問題了,非常方便,現在真的是很幸福。”玉麥河日夜不停地流淌,見證了玉麥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玉麥鄉已開通了寬頻,方便快捷的微信支付,也成了村民們的日常。
“現在我們鄉里漢語最差的就是我和我妹妹。因為常年在山上沒有任何人,所以實在學不會”,卓嘎笑説,“鄉里的十幾個孩子裏,除了三個上小學的孩子之外,其他都在上高中或者大學。上小學的三個孩子分別是二年級、三年級和六年級,除了他們三個之外,其他人文化都比我高。上高中和大學的孩子我就更不能跟他們比了。”談及鄉里孩子們的教育,56歲的卓嘎略微害羞地低了低頭。
卓嘎家除了小兒子白拉,還有2個小孩:大女兒巴桑央吉和小女兒齊米卓嘎。他們現在都在外地讀書,看到外面的世界,年輕人對未來都有了自己的規劃。卓嘎勸兒女們學成後回鄉里工作,可兒女們説一定要上好學,在外面找份好工作。面對兒女們的決定,卓嘎難免有些失落。她的兒女們也勸卓嘎,等他們將來條件好後,就將父母接到山外過更舒適的生活,但被卓嘎拒絕了。卓嘎説:“我從小長在這裡,生活在這裡,對玉麥的一草一木,我都有深深的感情。所以,我現在哪兒都不想去,只想待在玉麥,一直到老。”
當採訪結束時,玉麥鄉老鄉長卓嘎對記者説:“站在人民大會堂前,看到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我想起了阿爸親手縫製的玉麥鄉第一面紅旗,想起1999年起玉麥鄉從未間斷的升旗儀式,也更加堅定了我像格桑花一樣紮根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的使命與擔當。”(中國西藏網文/王茜 嘉措)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號 郵遞區號:100040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891032 舉報郵箱:jubao@cri.com.cn 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監督電話:010-68891834 監督郵箱:jiancha@cri.cn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2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0212001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5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版權所有©199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