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雪域新顏)(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想讀懂西藏嗎?從牦牛開始
2021-08-17 21:37:1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君顏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琦):如果説世界上有哪種動物不僅給人類的生産生活帶來極大物質幫助,還能帶來精神力量並能上升為一種文化和文明的話,那可能非藏族的牦牛莫屬了。

  青藏高原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也曾説過,“沒有牦牛就沒有藏族。”

  牦牛與藏族為何相伴相依、密不可分?牦牛與藏族的分佈地區為何高度契合?牦牛如何以一己之軀,昇華到精神層面?在中國農曆辛丑牛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之際,記者走進位於拉薩的西藏牦牛博物館一探究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50

  △出土于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的牦牛頭骨化石,距今至少45000年。

  解説員旦增曲珍説,這個博物館不只是動物博物館,而是以牦牛為載體的人類學博物館。牦牛與人類進化、藏民族形成有著密切關係,因而,這個博物館不僅呈現著牦牛知識,而且還傳播著與牦牛相關的藏民族文化。

  原始牦牛在距今三百多萬年前的更新世就生存了。它不但耐寒、適應3000米-6000米高海拔地帶,而且脾性溫順。距今3500-4500年前,藏族人將野牦牛馴化為家牦牛,成為藏族最早馴化的牲畜之一。又經過數千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現代家養牦牛畜牧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74

  △野牦牛(左)與家養牦牛的體型對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77

  △因金色毛髮得名的金絲野牦牛,現存不到兩百頭,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佈于在西藏阿裏和那曲的無人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200

  △牦牛腹部的毛比身上的毛長,像裙子一樣,在雪地裏休息時比較保暖。

  藏民族馴化了牦牛,牦牛也養育了藏民族。牦牛的肉、奶、酥油等是藏族的主食,它的皮革和毛也是藏族日用品不可缺少的原料,甚至它的糞便都是生態且可永續利用的燃料。此外,在人跡罕至、交通落後的山區地帶,牦牛作為運輸工具,有“高原之舟”的美稱。而在高原農業區,牦牛是耕田犁地的“主勞力”。可見,藏民族的衣食住行耕燒,樣樣都離不開牦牛。所以,藏族人習慣將牦牛稱為“挪撲”,意思就是“寶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79

  △交通不方便的年代,藏族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調味品——鹽,是牦牛從藏北的鹽湖用幾個月時間馱回來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80

  △藏族習慣把牦牛稱為“挪撲”,“寶貝”的意思,因為牦牛全身上下包括牛糞在內都是寶,是藏民族生活、生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圖為儲藏牛糞的屋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82

  △牧區是跟牦牛聯繫最緊密的地方。牧民的帳篷是用牦牛毛編織而成的,有熱脹冷縮的作用。下雨下雪時,雨雪完全進不到帳篷,天氣晴朗時,牛毛帳篷由於比較疏鬆,又有通風的效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81

  △在農區,牦牛的主要功能是耕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85

  △用兩到三張牦牛皮縫製而成的船,一個人就能背得動,可以載客6-8人。

  牦牛作為藏民族生活、生産中不可或缺的“伴侶”,伴隨著藏族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參與了藏族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牦牛曾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為西藏和平解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一位70年前參與和平解放西藏的解放軍老戰士説,“如果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話,那麼,西藏和平解放,就是中國共産黨政策的勝利,也是藏族人民用牦牛馱出來的。”

  牦牛作為高原人民最親近的“朋友”,還深刻影響著高原文化和民族性的形成與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説,青藏文明的雛形是在人與野牦牛博弈、對峙與相諧的過程中形成的。牦牛與人類一路相伴而來,既是人類的生存資源,也成為人類的精神依託。牦牛超常的生存力以及善良且不畏強暴的個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藏民族的民族性。“憨厚、忠勇、悲憫、盡命”,這是牦牛博物館創始人吳雨初總結出的“牦牛精神”。它與高原人民吃苦耐勞、勇猛卻又堅韌的性格相互輝映,共同譜寫著雪域高原的文明樂章。

  如今,牦牛對藏民族來説已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依賴,也不僅僅是一種歷史的傳奇,而成為一種精神的浸潤和文化的滋養。在藏域文化中,藏民將帶角的牦牛頭骨視為圖騰崇拜物,將其高高供奉,祈吉納福,或以“牦牛精神”自勵自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O2A7741_副本

  △這只牛眼是牦牛博物館創始人吳雨初拍攝的,目前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_7153

  △感恩牦牛廳。墻上懸挂著128個家養牦牛頭骨,展廳中央的瑪尼堆上堆放著社會各界和牧民捐贈的自然死亡的野牦牛頭骨。(本文圖片均拍攝于西藏牦牛博物館)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