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這十年·奮鬥在路上之最美職工 | 李傑:礦山“華佗” 趕上了好時代
2022-10-13 19:39:24來源:中工網編輯:韓玥

  中工網記者 劉英傑

  “那時,別人輕而易舉就能處理的設備故障,我卻經常感到力不從心……”華陽集團一礦機電工區職工李傑對中工網記者説。

  1997年,李傑從陽煤集團技校採掘電鉗專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綜採維修電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本以為滿腹的知識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卻沒想到在現實中屢屢受挫。

  憑著“再來一次”的勇氣,今天的李傑成為了工友口中治理井下設備的礦山“華佗”,讓患上“疑難雜症”的裝置設備在他手中“起死回生”。同時,他還充分運用專業技能,提出諸多合理化建議,讓生産持續煥發勃勃生機。

這十年·奮鬥在路上之最美職工 | 李傑:礦山“華佗” 趕上了好時代

  妙手回春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維修也一樣。”李傑告訴中工網記者。“望,打開機器蓋子,不操作,先觀察;聞,設備若有燒燬,順著燒焦的氣味就有可能找到‘病根’;問,從操作人員的口中尋找可突破的關鍵點;切,理順思路,手到‘病’除。”

  2021年3月,李傑當時所在的陽煤集團七元礦上引進了一台德國進口的硬岩掘進機試運行。一次,設備突發黑屏故障,按照規定,除廠家和專門培訓過的人員外,其他人不得進行開蓋維修。時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外國專家到現場指導無法實現。下午2點多,礦上受過培訓的工人開始下井查看……直至第二天清晨,設備依然處於停擺狀態。李傑找到礦上領導,主動請纓,申請“破格”檢修。十分鐘後,故障排查完畢,兩小時過去,設備更換好配件,重新投入了生産。原來,前一天晚上回去的李傑並沒有休息,而是找到相關資料做起了功課。“那個電路圖有153頁,全是德文,根本看不懂。”李傑説,“但萬變不離其宗,電路圖原理上都是一樣的。”在觸類旁通的學習和探索中,李傑向外國專家證明了“靠自己,我們一定行”。

  擁有成竹在胸的底氣和一氣呵成的操作絕非易事。

  從技術小白開始,李傑利用業餘時間將圖紙資料、説明書全部摘抄到筆記本上,足足記了12本。為了打磨技術水準,他主動請老師傅“挑刺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遇到故障報修,他總是自告奮勇,衝在事故最前沿。

  李傑的朋友圈裏,假期沒有美食美景,有的是:“這個電氣知識只有2%的人知道?電氣運行類技術問答200例……”李傑的妻子告訴記者:“節假日,他鑽在書房裏一天都不出來,看書、記筆記。即便是看手機和電腦,也是看維修技巧這類和工作相關的內容。”

  家中的衣櫃裏,除了衣服,就是各種厚厚的工具書和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筆記本。

  可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傳道授業

  對實幹好學的李傑來説,“賽場”是他重要的成長平臺。

  2013年5月,李傑被推薦參加“中國平煤神馬杯”第五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綜採維修電工組的競賽選撥。

  “PLC硬體故障排查沒問題,但內部軟體程式對我來講是一片空白。”李傑説。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匱乏,集訓的初期測試,他的成績排名非常不理想。

  為更系統地學習PLC編程,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台筆記本電腦。白天,他向教練及其他選手求教,別人午休他學習,別人練完他加班練。晚上,鍵盤的敲擊聲依然沒有停止,每一個程式代碼都在思索中反復被推敲。

  集訓結束,李傑以第二名的測試成績代表集團參加了全國大賽。由於缺乏參加大型比賽經驗,在一百多名的選手中,李傑最終位列第十八名。

  心有不甘,汲取經驗,重整行裝再出發……

  2015年,李傑又一次代表集團參加“冀中能源杯”第六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傑在百名高手中脫穎而出,並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自那時起,李傑的身份有了變化,從參賽選手成為了教練。

  李傑訓練徒弟有一套特殊的方法。“訓練測試中,別人扣分,我罰俯臥撐。”李傑笑著説,“壓接線處理故障是項體力活,這種‘體罰’能讓他們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強化體質訓練。”

  比賽的環境總是充滿緊迫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李傑看來至關重要。

  “當時急得手抖,豆大的汗珠不斷往下掉。”李傑回憶起了自己第一次參加比賽時的場景,“訓練的時候30秒上8顆螺絲,賽場上有一顆螺絲放上就倒,耽誤了3分鐘。”慌亂中,李傑想起了老師的話,他停止操作,深呼吸放鬆後才繼續完成了比賽。

  成為教練後的李傑,把自己曾吃過的虧都總結在了培養新人的實施方案裏。

  “我們有一個題庫,用於理論考試的備戰。我會讓選手在瑜伽墊上一邊做平板支撐一邊答題。”如何在極度勞累和緊迫的狀態下保持清醒的頭腦,李傑形成了獨創的妙招,“有些選手回到單位帶徒弟的時候也會用這個方法。”

  常有人説“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李傑並不贊同。

  “做他的徒弟很幸福,他一點架子也沒有,從來不發火。”徒弟劉玉軍坦言,“恨不得把他會的全都教給我!”

  直至現在,很多年前教過的徒弟依然會和李傑保持聯繫,每每遇到棘手的問題,總會在第一時間想起這位要求嚴格但傾囊相授的師父。

  新的賽道

  現在的李傑是可以“玩轉”井下設備的能人,但這並不是他追求的終點。

  現代科技的迭代升級日新月異,智慧化礦山建設成為了李傑的新“戰場”。

  “智慧化和過去接觸的東西不一樣,之前我們可以通過萬用錶測量,現在很多數據能夠直接傳上來,用電腦就可以調試了……”講起近年來的變化,李傑滔滔不絕。

  “過去從井下上來,就剩一口‘小白牙’!”而現如今,李傑坐在寬敞明亮的集控中心裏,面對著電子大屏,便可悉知井下的千變萬化。

  “因為有了現在的設備,所以帶徒弟的方式會有所改變。”李傑告訴中工網記者。最早帶徒弟時,從安全形度考慮,“手把手”的教學模式是李傑的首選:“有時我們會接觸到很高的電壓,如果技術不純熟造成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但現在,李傑的帶教方法由讓徒弟“被動”接受變為了“主動”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現在更側重答疑解惑。”李傑説,“很多時候在井上通過筆記本就可以調整井下的情況,非常安全!”

  設備增“智”,人員要提“質”。

  在李傑的帶領下,礦上人員的培訓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構建線上教學模式。“智慧化設備買回來後,我們會和廠家召開視頻會議,遠程輔導安裝、調試、使用。我們會把視頻錄製下來,供工友反復學習、查閱,不斷提升實操水準,為採掘一線做好服務。”李傑介紹到。

  25年光陰荏苒,李傑從懵懂的“菜鳥”一路蛻變為井下機電維修的行家裏手,培養出的一批批技術人員很多都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中堅力量。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職工、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山西省勞動模範……星光熠熠,李傑不斷書寫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成績單”。

  今年,李傑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新的重任已在肩上,他説:“作為一名來自煤礦一線的基層代表,我將立足本職崗位,努力提高技能水準,為智慧化礦山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