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從信息化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大局出發,重視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治理互聯網,統籌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網絡大國闊步邁向網絡強國。
當今時代,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中華民族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業,多次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準確把握信息時代的“時”與“勢”,緊密結合我國互聯網發展治理實踐,系統回答了為什麼要建設網絡強國、怎樣建設網絡強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代網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習近平網絡強國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超級計算機、量子通信的研究和應用躋身國際領先行列,人工智能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從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寬頻和5G網絡,到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實現萬物互聯,黨的十八大以來,信息領域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相繼涌現,推動了我國信息化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跨越。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284.4萬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20.5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連接數超過“人”連接數,萬物互聯基礎穩步夯實。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何偉: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表明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重要思想對實踐的指導是科學、有力的,也充分表明我們黨緊緊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為搶佔數字化發展先機、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指明瞭前進方向。
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産力和新的發展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完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我國數字産業化與産業數字化齊頭並進,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工業互聯網從無到有、由大變強,匯聚成産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勢能。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産業規模已經超過1.2萬億元,覆蓋國民經濟45個行業大類,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設備超過8100萬台(套)。
從江淮腹地的“中國聲谷”,到西湖之濱的“中國視谷”,再到荊楚大地的“中國光谷”……一批數字産業高地、數字産業集聚區和數字産業集群涌現,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迅速發展、不斷壯大。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0.2萬億元,連續數年穩居世界第二,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正成為我國創新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影響最廣泛的領域。
“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目前,我國一體化政務註冊平臺註冊用戶超過10億人,超90.5%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和“最多跑一次”,互聯網成為惠民、利民、便民的一大“利器”。
湖南省長沙縣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群眾 徐芳慧:我是外省的醫保,今天過來主要是想辦理一下醫保備案業務的,只花了十幾分鐘就搞完了,整個辦事流程非常順暢,方便又快捷。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今年以來,“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繼續在全網開展“大掃除”, “自媒體”亂象、網絡水軍操縱信息內容等網絡生態突出問題得到重拳整治;《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等新規相繼公佈,讓我們的網絡家園更加安全。
浙江之江實驗室主任 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 朱世強:在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戰略的指引下,互聯網發展成果一定能更廣泛更深入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造福中國、惠及世界。我們也一定能把握時代主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