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省五指山市大力推動黎族苗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 “村秀”:民族文化的時尚秀(新氣象 新作為)
“村秀”中的黎族婚俗展示
T臺上的農墾服裝秀
意大利馬蘭戈尼學院設計的“村秀”服裝
“村秀”現場觀眾
村民也能走上T臺當模特?
在海南省五指山市,答案是“可以!”
“這是我鄰居!”“一點不像是業餘的”……11月11日,為期近兩個月的五指山市民族時裝“村秀”系列文化活動落下帷幕。活動期間,來自五指山各鄉鎮、暢好居等的民族時裝“村秀”代表隊以文化、藝術、農特産品、名勝風景、民間技藝等為內容走秀,參加“村秀”舞臺比拼,展現鄉村文化特色。
“一聽説家鄉有走秀表演,我馬上帶著姐妹們來參加!”五指山市毛陽鎮毛棧村王艷是海南省老幹部藝術團模特隊的一員,眼看這幾年家鄉變得越來越好,她感慨道:“以前是我們村民走出去,現在是遊客們走進來!”
“村秀”的火熱,並非偶然。近年來,五指山市以大力保護和傳承、發展黎族苗族文化為抓手,積極推動黎族苗族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舉辦雨林音樂會,創作黎族原生態竹木器樂劇《魚姑娘的傳説》,舉行“奇遇·五指山”文旅演藝作品實景演出,舉辦竹竿舞大賽……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在五指山市以多種形式“熱”起來。
秀出家鄉好光景
身著黎族苗族服飾,手持家鄉特産,公園是T臺,村民是模特。太陽剛落山,五指山腳下燈火通明,“村秀”開始上演。秀場上,業餘模特像模像樣;秀場下,父老鄉親掌聲連連。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村秀”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颳起“最炫民族風”。
與時尚走秀的高門檻不同,在“村秀”的T臺上,參與走秀的模特不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村民和基層鄉鎮幹部。從70多歲的阿婆,到不足5歲的孩童,男女老少一起上陣。而台下,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親友團”讓現場人氣十足。
“近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黎族苗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希望通過時裝秀這種富有創意和表現力的方式,引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關注和重視。”五指山市委書記朱宏淩介紹,本次活動旨在激發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同時帶動當地民族産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起初我很猶豫,覺得自己從來沒參加過這樣的活動,怕出洋相,後來看到身邊不少人報名,膽子也就大啦!”南聖鎮南聖村委會什泉村村民譚小倩告訴記者,參加活動的村民幹完農活後每晚都會一起排練,走臺步、擺造型、定點轉身……慢慢地,鄰裡關係更親密了,自己也比之前更自信了。
“‘村秀’是秀場也是賽場,舞臺比拼環節激發了村民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通什鎮黨委書記趙茂冰告訴記者,村民們從服飾挑選、隊列編排,到走秀排練都格外用心,來自鎮裏各行各業的模特們還會在排練之餘一起“頭腦風暴”,從完善細節入手,展現家鄉獨特之美,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各鄉鎮展示主題鮮明,一場場時尚秀令人大飽眼福。毛陽鎮專場以跨時空“對話”海南為主題,傳遞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紅色革命精神;暢好居專場通過“憶往昔:歲月如歌”“行大道:譜膠園時代”“祝福祖國:風華正茂新征程”3個篇章,演繹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呈現了一台富有厚重歷史感的海南特色農墾大秀;毛道鄉專場將低碳環保理念巧妙地融入服飾設計上,將舊報紙、舊布料等廢棄材料變成時尚的藝術品,傳遞環保理念,倡導低碳生活。
“今年的每場‘村秀’我都看了。”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廣東遊客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和朋友們都是奔著這場活動趕到五指山。據統計,活動期間共有4萬多人次現場看秀。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通過網絡直播觀看“村秀”,網絡平臺觀看量超58萬人次,點讚數190多萬人次。
創新演繹特色文化
90後陳孟麗是一名黎族姑娘,大學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從事黎族服裝製作。她是“村秀”暢好鄉專場的設計師,演出的火爆讓她倍感欣喜。
“接到‘村秀’的服裝設計任務時,我們一心想把傳統黎族元素和現代服飾有機融合到一起,設計團隊幾經討論,反復易稿,最終選擇了將黎錦元素以及桫欏群落、徒步騎行等特點展現在現代服飾當中。”陳孟麗説。演出受到鄉親們的交口稱讚,這讓她更加堅定了將黎錦文化傳承下去的決心。
陳孟麗還打造了黎錦品牌“布黎布舍”,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一年營業額超過百萬元。黎錦製作精巧,色彩鮮艷,陳孟麗告訴記者,她的團隊設計的産品,局部採用手工黎錦面料,有的保留原汁原味,有的經過現代改良。“印有黎錦元素的雨傘、帽子、驅蚊貼等産品都是熱賣款。毛納村的線下門店,一天的銷售額最高達到3000多元。”在陳孟麗看來,讓黎錦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才是對黎錦文化最好的傳承。
此次“村秀”,當身著民族服飾的村民手持特色農産品登臺,家鄉特産也跟著他們一道增加了“曝光度”。南聖鎮的百香果、毛道鄉的火龍果、水滿鄉的茶葉、番陽鎮的青瓜、通什鎮的蘭花……村民們將當地特色産業元素與民族服飾相融合。南聖鎮黨委副書記黃彪指著T臺上的“百香果仙子”説:“這是我們圍繞百香果産業設計的服飾。”他告訴記者,南聖鎮採用村集體合作社的方式種植百香果,並且挖掘百香果衍生特色産品,通過發展百香果“庭院經濟”等打造鄉村品牌,帶動村民就近就業,增加當地農戶收入。
今年,南聖鎮毛祥村種植“欽蜜九號”百香果面積達220余畝。截至9月底,全村銷售百香果27萬斤,收入超過100萬元,累計帶動村民務工500余人次。
看“村秀”,逛非遺文化集市,品州府地道美食……“村秀”帶火了當地旅遊,今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五指山市接待遊客17.3萬人次,同比增長156%,帶動旅遊收入6636萬元。五指山市已經開始謀劃明年的“村秀”,計劃讓更多村民參與。同時,五指山市還收到了海南國際車展主辦方的民族服裝展演邀請,正與河南文旅集團洽談“村秀”商業運營模式,形成可持續增收的文化項目。
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
今年8月,五指山與時尚教育品牌意大利馬蘭戈尼學院進行合作,意在從時尚化、市場化、國際化入手,推動黎錦技藝升級與紡織時尚産業接軌。陳孟麗通過選拔,即將前往進修。
據介紹,今年來,五指山市先後派出3批次共50名的非遺人才,赴意大利米蘭時裝周進行非遺服飾及技藝展示,參加新加坡、馬來西亞旅遊文化宣傳推廣活動,同時與國外知名時尚院校等機構合作,開展黎錦服飾設計培訓。
“赴海外參加活動,除了能讓更多人認識黎錦、了解黎族文化之外,我們也會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設計理念,在我們的産品中加入更多時尚元素,讓古老的黎錦技藝不斷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説。
各方的大力支持,也讓五指山更多的非遺傳承人有了堅守的動力。
鼻簫清幽低沉,灼吧婉轉柔和。一曲合奏《黎家變了樣》,演繹出了新時代黎家人在山水田園間的幸福生活。演奏者是兩位黎族竹木器樂代表性傳承人——黃麗珠、黃進香,“這幾年,政府對非遺文化的支持給了我們很大鼓舞。”二人正在為接下來的演出做準備。
黃麗珠、黃進香同為五指山之聲黎族竹木器樂樂團的成員。2016年,五指山之聲黎族竹木器樂樂團成為海南省第一支黎族竹木器樂文藝團體,演奏筒勺、灼吧、鼻簫、口弓、拜、唎咧、叮咚和獨木鼓等黎族傳統竹木器樂。2021年8月,樂團更名為五指山之聲黎族竹木器樂團有限公司,至今已赴英國、俄羅斯、波蘭、德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將黎族器樂帶上國際舞臺。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更加喜愛傳統民族樂器,五指山之聲黎族竹木器樂樂團一直嘗試在創新中保護、發展。黎族竹木器樂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團長黃海林對傳統的鼻簫、灼吧等黎族樂器進行改良,解決了音域窄、音色低等問題,既能用傳統鼻簫吹奏原始民歌,又能用改良版的鼻簫演繹現代曲目。“我們也期待著未來能有更多傳統民族樂器的‘村秀’。”黃海林説。
眼下,五指山之聲黎族竹木器樂樂團正在籌劃研學活動,讓更多的學生近距離感受黎族竹木器樂之美。“目前,五指山市已創建非遺傳習場所22處,設立非遺工坊7家,將進一步發揮非遺傳承名師‘傳幫帶’的作用。”五指山市文化館副館長王宇釗説。(記者 趙鵬 曹文軒 毛亞晶參與采寫 五指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