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全球其他市場無法比擬的優勢和廣闊前景,中國市場是特斯拉的‘必選項’。”22日,美國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對《國際銳評》這樣説。當天,位於上海臨港的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式開工,這也是特斯拉首家在美國之外的儲能超級工廠。
今年以來,像特斯拉這樣在華建廠的外企越來越多。阿斯利康和莫得納相繼新建藥品工廠,丹佛斯全球製冷研發測試中心投入使用……眾多跨國企業用實際行動對中國市場投下“信心票”。中國官方21日發佈的數據證明了這一點。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078家,同比增長36.2%。在外界看來,隨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博弈升溫,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投資中國”是主流和大勢。
不僅來辦廠投資的外企多了,中國的引資結構也在持續優化。今年1-11月,中國高技術産業引資3866.5億元人民幣,佔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37.2%,高於去年同期水準。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引資顯著增長,研發與設計服務等領域實際使用外資也增長明顯。
有關專家向《國際銳評》指出,這表明外商對華投資的行業分佈,朝著科技含量高、技術水準高、以研發為主的方向發展,符合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需求。美國波士頓科學公司中國區副總裁達波對《國際銳評》提到,今年10月,公司在上海設立中國區首個生産製造基地,持續投資中國市場,支持中國高品質發展。
此外,從外資來源地看,部分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增速較快。其中,英國、法國、荷蘭、瑞士、澳大利亞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93.9%、93.2%、34.1%、23.3%、14.3%。不難看出,西方媒體炒作的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調,被西方國家自己證偽了。
對外資來説,投資中國意味著投資機遇。除了超大規模市場之外,基礎設施完善、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開放創新發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人才資源充足……這一切為外企生産經營提供了保障,給它們帶來了豐厚收益。5年來,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收益率達9.1%,遠高於世界其他經濟體;德意志銀行集團報告顯示,外資並未停止在華投資步伐;包括中國美國商會在內的多家外商行業組織表示,中國市場不是外資企業的“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也有人關注到,今年1-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03.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0%。怎麼看待這個數據波動?其實,這與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並不相悖。從外部環境看,外資規模出現波動,主要與全球跨國投資整體低迷、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疫情影響尚未消退等有關。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近日發佈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繼續面臨下行壓力。可見,外資規模波動是個全球性問題。
從中國引資規模看,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吸引外資規模已增長至高位,外資增速放緩很正常。今年前11個月吸引外資規模雖出現同比下降,但仍是歷史高位。另外,考慮到外商投資項目從洽談簽約、設立企業到建設投産,往往需要較長時間,而外資一般按項目建設進度陸續到資。有分析指出,相比引資規模,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的變動更具參考價值。
這一點,國際機構的預測也有體現。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都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説,“中國將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三分之一左右的動能”。有分析指出,隨著中國相關政策陸續推出,未來吸引的外商投資規模和全球佔比,還會有更大的提升。
越來越多的外企投資中國、紮根中國説明瞭什麼?説明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説明中國仍然是全球投資的熱土,也説明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