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變化,所以我們可能不得不採取漲價措施。”——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發言人賽德·迪普日前接受採訪時頗不情願地做出這一預測。
特朗普政府已從4月3日開始對進口汽車加徵25%的關稅,並預計將從5月3日開始對汽車零部件加徵同等水準的關稅。
迪普表示,如果這些關稅措施繼續,福特公司在美國境內銷售的汽車價格或將於今年夏天開始上調。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截圖
無獨有偶。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通用汽車下屬品牌別克在美國最受歡迎的三款車型都不在美國境內生産,因此也可能因為關稅而漲價。
受此影響,投資機構已將通用汽車今年盈利預期大幅下調40%,預計關稅將導致該公司今年稅前利潤減少95億美元。
在美國權威汽車信息服務商埃德蒙茲公司看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重挫了“重振別克這一美國汽車産業非常重要的、有歷史意義的品牌的夢想”,可能讓這一品牌陷入生存危機。
△路透社報道截圖
“他們完全是在撒謊”
有關美國最大的兩家汽車製造商的最新消息,反映出整個美國汽車行業在關稅陰影下的巨大不安。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對媒體表示,他“一點也不在乎”外國汽車製造商是否會以漲價來應對他的關稅措施。
“我希望他們提高價格,這樣人們就會購買美國製造的汽車。我們有的是。”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然而很多汽車專家指出,通過購買美國汽車來避免價格上漲完全是空想。
由於汽車製造商依賴高度整合的全球供應鏈,汽車零部件在整車組裝完成之前需要經過多次跨境運輸,“即使是由美國製造商生産的汽車也難有真正的100%美國製造”。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即使是暢銷美國40多年的福特F-150皮卡,也只有45%的零部件來自美國本土工廠。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考克斯汽車公司的發言人表示,按價值計算,美國製造的汽車平均約有50%的零部件是進口的。
該公司預測,受全面關稅(不享受任何豁免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關稅)影響的汽車價格可能會上漲10%至15%,即使不受全面關稅影響的汽車價格也至少會上漲5%。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據美國安德森經濟集團估算,關稅可能會使每輛小型汽車價格平均增加2500至4500美元,某些進口豪華車的單價可能會最多增加2萬美元。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根據新的關稅規則,在主導北美區域貿易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美墨加協定)框架下,25%的關稅僅適用於非美國産部分。也就是説,從墨西哥和加拿大獲得零部件的美國組裝汽車如果符合協定要求,將“完全免關稅”。
但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教授傑森·米勒指出,美國使用的許多汽車零部件來自墨加以外的國家。他還特別提到,特朗普政府對鋼鋁加徵的關稅意味著,即使一輛汽車100%由美國國內零部件組裝而成,其成本也會因為美國國內鋼鋁價格上漲而增加。
“他們並沒有把事情簡單化,他們完全是在撒謊。”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關稅帶不來新工廠”
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衝擊著汽車企業的成本結構,更是在動搖著整個行業對未來的信心。
英國巴克萊銀行日前將美國汽車和移動出行行業的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負面”,並警告稱,美國的關稅可能會給汽車製造商的盈利帶來壓力並抑制投資。
△路透社報道截圖
很多業內人士表示,比加徵關稅本身更令行業無所適從的是政策的反復無常和高度不確定性。
受此影響,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旗下豪華車品牌奧迪已暫停從歐洲向美國出口汽車並通知經銷商儘快清空庫存。而英國的捷豹、路虎等一些高端車製造商可能會乾脆停止向美國出口汽車。
至於直接在美國建廠,同樣是説著容易做起來難。
有美媒報道稱,在美國新建一家汽車工廠的成本往往在10億至30億美元之間,而且需要三到五年時間。依託已有工廠改造生産線雖然會相對快些,但仍需要花費數億美元。
△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報道截圖
一項新的研究認為,汽車關稅可能導致美國汽車銷量出現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幅度下降。
美國安德森經濟集團創始人帕特裏克·安德森警告,銷量下降引發的減産可能迫使伊利諾伊、密歇根和俄亥俄等汽車製造為主業的州出現裁員潮,這些州是主要的汽車製造中心。
擁有克萊斯勒、道奇、吉普和公羊等品牌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之一斯泰蘭蒂斯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已裁撤了900名工人。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根據標普全球最新報告,如果美國持續對進口汽車加徵高額關稅,今年美國汽車銷量將減少約70萬輛,北美地區的汽車産量將減少128萬輛。
△標普全球官網截圖
正如考克斯汽車公司在其最新市場研究報告中所預計的,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至少能決定一件事:“今年夏天,美國汽車生産中斷和銷量下降可能成為現實”。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撰稿丨李皓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王堅
監製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