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終究沒能等來中國的求饒。
4月15日,美國白宮網站發佈了關於“232”調查的事實清單,稱由於中方對美關稅反制,中國目前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僅僅兩天,4月17日,連打關稅亂拳的特朗普又表示,他不想繼續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了,因為這可能會使兩國之間的貿易陷入停滯。
此前,美國政府對華加徵10%、20%的關稅時,中國民眾和企業還會密切關注、嚴陣以待。如今加到145%、245%,離譜的數字扭曲了中美貿易問題的嚴肅性,只會徒增茶余飯後的笑料。
特朗普到底希望達成什麼效果?美國民眾是否意識到自己為這場政策買了單?美方試圖掩蓋的焦慮是什麼?特朗普還有後招嗎?美國獨立調查記者、《地緣政治經濟報告》創始人本·諾頓接受了長安街知事專訪。
北京不會重蹈東京的覆轍
知事:您怎麼看待特朗普這種加徵畸高關稅,以及朝令夕改稅額的做法?特朗普期望達到什麼效果?
諾頓:所謂245%的關稅,明顯是在虛張聲勢。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對中國有很大籌碼,但實際情況正相反,這場衝突反而暴露出美國對中國的深度依賴。比如,特朗普豁免了中國製造的手機、電腦、半導體等電子産品,因為這些是現代經濟的基石,而美國目前根本無法在本土生産這些關鍵産品,中國的經濟實力遠超美方預期。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説明瞭一點:美方其實心裏清楚,自己並不真正佔優勢。這種高調宣傳的背後,掩蓋的正是對本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焦慮。
此外,特朗普發起貿易戰,是想逼中國簽一份對美有利、對中不利的不平等協議,有點類似他設想的“海湖協議”,參考的是1985年美國強迫盟友簽署、最終重創日本經濟的《廣場協議》。但美方這次判斷失誤了——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中國更獨立自主,經濟體量也更大,北京不會重蹈東京的覆轍。
14位億萬富翁用關稅
把稅負轉嫁給老百姓
知事:特朗普政府是否能通過關稅實現製造業回流,並複製中國製造的成就?
諾頓:我認為,單靠關稅,美國不可能實現再工業化。所有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都是依靠明確的産業政策推動的,比如政府在基礎設施、教育、培訓和科研方面的大規模投入。有限、針對性的關稅可以作為保護新興産業的工具,但必須配合更全面的産業政策使用。而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完全不同——他是全行業一刀切,手段粗暴,更像是一种經濟戰工具。
這樣的關稅不但無法推動再工業化,反而會推高美國國內價格,傷害本國經濟。真正要重建製造業,美國需要花上數年、甚至數十年建設工廠、培養工人、引進設備、建立供應鏈。而特朗普政府不僅沒有這方面的規劃,反而通過削減財政投入、放鬆監管,進一步削弱了國家能力,這只會加速去工業化,而不是逆轉它。
知事:面對特朗普揮起的關稅大棒,美國民眾瘋狂囤積中國産品。在美國iOS應用商店電商應用榜上,前三名App均為中國電商,TikTok上大量“來自中國工廠源頭好貨”的宣傳視頻爆火,這些反而幫中國製造做了宣傳。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美國民眾是否意識到自己為這場政策買了單?
諾頓:特朗普常説外國會為他的關稅買單,但這完全不符合事實。實際上,關稅是由美國的進口商支付的,最終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關稅本質上是一種消費稅,而且是非常不公平的稅種,對低收入和工薪階層打擊最大。
特朗普本人是億萬富翁,他的政府中還有13位億萬富翁。他們推動為富人和大企業減稅,卻用關稅把稅負轉嫁給普通百姓。
正因如此,美國人才會搶購中國産品,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關稅會引發通脹,商品很快就會漲價。很多美國人本來就靠每月工資過活,一旦通脹捲土重來,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這些普通家庭。所以這場貿易戰的真正受害者,其實是美國的老百姓。
特朗普正把美國推向孤立
知事:如果各國紛紛效倣美國搞關稅報復和單邊行動,會對全球發展産生什麼影響?您是否擔心這次關稅行動將加劇美國的通脹壓力,甚至導致經濟衰退?有沒有可能重演上世紀30年代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全球大蕭條?
諾頓:特朗普的關稅毫無疑問會推高通脹。美國無法像中國一樣製造産品,因為美國根本沒有清晰的産業政策,也不具備再工業化的能力。這種激進的貿易戰,也大大增加了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不過現在的情況與上世紀30年代並不完全一樣。當年是各國互相抬高關稅,而如今,特朗普的做法反而可能促使其他國家加快尋找替代方案。幾十年來,很多國家一直在呼籲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因為現有體系高度依賴美元、由美國主導。全球南方國家也一直在推動“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這也是金磚國家的共同目標之一。
特朗普的貿易戰很可能適得其反,把美國推向孤立,反而加快世界向多極化格局轉變。
美國對這場貿易戰的反噬
幾乎沒有預案
知事:特朗普挂在嘴上的“一通電話”始終沒有到來,中方決定“不予理會”。據您的觀察,特朗普還能有什麼後招嗎?
諾頓:美國手裏其實沒多少牌可打。整體來看,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比中國對美更深。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比如石油、天然氣、大豆、玉米等,其實都能夠找到替代。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很多産品,比如手機、電腦、半導體等關鍵電子産品,無法輕易替代,這也是特朗普為何不得不對這些産品開口子、豁免關稅的原因。
雖然中國仍從美國進口一些關鍵商品,比如高端晶片和飛機零部件,但這幾年中國在自主研發晶片、國産民用飛機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逐步擺脫了對美依賴。
更重要的是,中國早就在主動推進貿易多元化。如今中國出口在GDP中的佔比(19.7%)甚至低於全球平均水準(29.3%),説明經濟結構已更加穩健。
中國政府依靠有規劃的産業政策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而美國政府在這方面基本是放任自流,政策混亂,受控于寡頭、金主和大企業的利益。正因為缺乏長期戰略規劃,美國對這場貿易戰的反噬幾乎沒有預案,很可能最終自食其果,反傷本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