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於當地時間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俄烏直接談判,因烏代表團未到場,未能如期舉行。
當天晚上,俄羅斯總統助理、俄烏談判俄方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在伊斯坦布爾表示,俄羅斯代表團將於16日上午10時起“等候烏克蘭代表團”。他認為“烏方應該會來參與會談”。
《基輔獨立報》報道截圖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説,直接談判推遲未必是壞事。
俄烏雙方可能在土耳其進行直接會晤,是近一段時期以來各方外交博弈的産物。
但其實俄烏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而且到目前為止,雙方的談判目標和基本立場仍然有很大分歧。
因此,談判應該談什麼、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開啟俄烏直接接觸,雙方其實需要有一些私下的接觸,讓這場本來是意料之外的談判能夠發生得更加合乎情理。
從目前情況看,推遲一點時間開啟談判,比倉促上陣的感覺要好一些。
據報道,除團長梅金斯基外,俄方代表團成員還包括副外長加盧津、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國防部副部長福明以及4名專家組成員。俄總統普京不出席。
烏總統辦公室15日公佈了烏方談判代表團的名單,代表團由12人組成,由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率領,代表團成員包括烏安全局、總統辦公室、外交部、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等部門的官員。烏總統澤連斯基不出席。
法國24小時電視臺報道截圖
崔洪建分析指出,普京與澤連斯基都不參加此次俄烏直接談判,對談判有一定影響。
俄烏兩國領導人是否會實現直接會晤,本身就是一個雙方在外交上你來我往、試圖給對方製造麻煩的過程。目前,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時機並不成熟。
如果能夠以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方式來開啟俄烏直接談判,顯然對整個談判前景的預期相對會高一些。但從現在雙方派出的談判團隊的級別來看,顯然只能切入到一些事務性的談判。
此次俄烏雙方的談判處於一個“低開”的狀態,至於未來能不能“高走”,還要看俄烏雙方的意願。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都已經抵達了土耳其。有消息説,16日他們將前往伊斯坦布爾。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崔洪建稱,美國仍然希望在此次俄烏直接談判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前,由美國主導的所謂俄烏談判進程遇到了很大挫折。但美國仍然試圖營造一種認識,即俄烏雙方準備開啟直接談判是美國推動的結果。所以,美國會以各種方式繼續介入俄烏直接談判,來彰顯其存在感和影響力。
對美國來説,俄烏直接談判也是美國目前整個談判策略調整的一部分,其派出國務卿等人員到土耳其,是想在俄烏談判過程中直接施加影響。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張晗 印梅梅
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閆明 康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