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零碳!這條沙漠公路用“陽光”澆出綠洲
2025-05-20 22:01:37來源:光明日報編輯:胡君顏

  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烈日下,塔裏木零碳沙漠公路4號水源井管護工李偉蹲在沙丘旁,指尖輕輕撥開了一叢紅柳的枝葉。眼前,紅柳細密的綠芽從地下鑽出,沾著沙粒,在風裏顫巍巍地晃。

  “你信不?二十年前這兒連棵草都見不著。”李偉咧開乾裂的嘴唇問。

  這裡是塔裏木沙漠公路——一條橫穿“死亡之海”的公路,也是李偉和妻子黃茂桃工作的“戰場”。1995年,塔裏木沙漠公路建成通車後,打通了塔裏木盆地南北交通的阻隔,使和田地區到烏魯木齊的路程縮短了500多公里。

  然而,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在定向風的作用下,沙丘會不斷遷移,隨時要將公路吞沒。

  “得把沙子固定住,才能守好路。”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塔中採油氣管理區生産運行部土地管理工作崗職員唐炎介紹,2006年,2000多萬株梭梭、紅柳等耐鹽鹼、耐乾旱的植物開始在沙漠公路兩旁“安家”。

  如今,從空中俯瞰,長達522公里的黑色柏油路硬生生“劈開”了中國最大流動沙漠的腹地。公路兩側,長436公里、寬約75米的防護林帶隨著沙丘起伏,梭梭、紅柳、沙拐棗的枝幹在沙漠公路兩旁傲然挺立。

  三年前,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公司又對這條沙漠公路實施了光伏灌溉治沙的改造工程。工程實施後,100多座用光伏發電來抽取灌溉用水的水井房,以每隔四公里的距離平均分佈。

  水井房旁幾排光伏板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沙漠公路光伏電站不僅可以滿足沿途水井房每日抽水灌溉全部用電,還可為“守井人”的日常用電提供保障。

  “過去的水井房每天用柴油機抽水十二小時,轟鳴聲震得人耳膜生疼,黑煙混著沙塵往肺裏鑽。”黃茂桃回憶,夜裏斷電後,鐵皮房裏悶得像蒸籠,只能裹著濕毛巾睡覺。現在光伏供電24小時不斷,空調、電視都齊全!

  沙漠公路光伏電站建成投運後,抽水澆灌實現了“零排放”,沙漠公路兩側防護林帶可實現年固碳2萬噸,中和約9萬台次過往車輛碳排放,塔裏木沙漠公路也成為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

  “現有的光伏電站年發電量可達362萬千瓦時,節省柴油1000余噸,年減碳約3000噸。”唐炎介紹,下一步將統籌做好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工作,在有效降低碳排放之餘,讓不斷造就“奇跡”的綠洲生生不息。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明昊 靳昊 孫金行 通訊員 王夢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