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8月3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海河之濱拉開帷幕,這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也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巴基斯坦真納大學教授薩爾曼·阿裏·貝塔尼(Salman Ali Bettani)在接受國際在線專訪時表示,自1996年“上海五國”機制雛形初現,到如今涵蓋26個國家的“上合大家庭”,上海合作組織秉持“上海精神”,已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區域組織之一,並在諸多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作為踐行多邊主義的典範,上合組織在中國引領下持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此次天津峰會的召開必將進一步提升其國際事務話語權,促進歐亞地區和平與繁榮。
巴基斯坦真納大學教授薩爾曼·阿裏·貝塔尼(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貝塔尼指出,在世介面臨地緣政治、經濟與戰略競爭多重挑戰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組織始終致力於為國際社會創造穩定、共存、互利與繁榮的地區格局。自1996年以“上海五國”機制起步以來,堅守“上海精神”的上合組織已發展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區域合作平臺,通過倡導互信、團結、和諧與和平的共同價值觀,躍升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區域組織,在維護歐亞安全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成就斐然。
回顧上合組織發展歷程,貝塔尼列舉了多個領域取得的顯著進展。在安全領域,上合組織通過積極對話、開展安全合作及舉行聯合軍演等舉措,有力打擊了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經濟領域內,成員國間貿易呈現指數級增長勢頭,為各國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區域合作層面,上合組織成功將地緣政治挑戰轉化為發展機遇,主導推進了大規模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依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作用,在歐亞大陸構建起涵蓋公路、鐵路、能源走廊與數字設施的網絡體系,根本性重塑了區域互聯互通格局。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減貧實踐、農業現代化、能源效率提升及數字化領域的先進經驗,為其他成員國提供了可借鑒的政策工具,“上合大家庭”內部各方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5G技術等新興領域的新合作倡議正不斷涌現。
貝塔尼還強調,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始終堅定不移地推動發展多邊主義,即便面對西方阻力,仍在中國引領下持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與區域轉型。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在這一夥伴關係的框架下,能夠借助上合組織包容性的國際合作方案,在貿易、金融、基礎設施及安全等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貝塔尼舉例稱,巴基斯坦自2017年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後,積極參與組織制度建設和議程推進,同時作為“一帶一路”主要共建國大力推進倡議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CPEC),巴中雙方致力於攜手將其打造為連接南亞、中亞和中東的橋梁。
貝塔尼最後表示,上合組織如今已成為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幅員最遼闊的地區合作組織,目前已擁有10個成員國,以及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多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組織規模與全球影響力同步增長。在他看來,此次天津峰會是上合組織未來發展的關鍵節點,有望將上合組織打造為結構性發展平臺,提升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上海精神”所倡導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內涵,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指引上合組織走向成功。在國際社會面臨不確定性與激烈競爭的時代,上合組織證明,跨越分歧、尋求合作是推動進步的必要條件。世界期待這種以尊重與包容為根基的多邊主義能為人類帶來長久和平與共同繁榮。(宮夢薇 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