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深觀察 | 除了政治承認 國際社會還需要為巴勒斯坦做更多
2025-09-23 07:00: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磊

聯合國大會

  當地時間9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上宣佈,法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至此,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只有美國未承認巴勒斯坦國。

  近期,全球多國紛紛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這一大規模外交行動引發廣泛關注。

“歷史性意義”

  英國《衛報》社論指出指出,儘管以“兩國方案”解決巴以問題的前景不明,但我們不能讓那束光熄滅。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與英國同步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西方大規模的外交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

截屏2025-09-22 23.44.12

(英國《衛報》社論截圖)

  文章指出,從外交角度看,英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對巴勒斯坦國的承認意義非凡,尤其是對於巴勒斯坦人民爭取在自己土地上享有主權和生存權的事業而言。

  此外,英國作為七國集團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法國一道,共同反對美國和以色列將承認巴勒斯坦視作所謂“獎勵哈馬斯”的宣傳,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截屏2025-09-22 23.44.38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實際行動迫在眉睫

  在對多個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表示肯定的同時,《衛報》的文章也強調,承認巴勒斯坦建國雖然意味著“前進了一大步”,但如果後續行動不能及時跟進,那麼所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行動,仍有可能無助於改變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因此,必須採取符合時勢的行動,超越政治宣言。

截屏2025-09-23 00.42.55

(半島電視臺網站報道截圖)

  半島電視臺網站的文章同樣認為,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承認巴勒斯坦建國,是對以色列持續進攻加沙和吞併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領土的政治回應。

  文章援引巴勒斯坦政治學家裏達·阿布·拉斯的觀點稱,這些國家打破了僵局,使以色列進一步孤立。

  但同時,阿布·拉斯也在文章中指出,對巴勒斯坦國的承認,不會對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直接産生影響,這些國家需要採取實際措施,如雙向武器禁運,以遏制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 

  當地時間22日,英國工黨前領導人傑裏米·科爾賓在倫敦出席巴勒斯坦駐使團舉行的升旗儀式時,也直言,英國需要為巴勒斯坦“做更多事”。

(英國工黨前領導人傑裏米·科爾賓)

“拉法生命線”刻不容緩

  當前,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已達到極其嚴重的程度。

  在《衛報》另一篇觀點文章中,作者指出,隨著加沙人道主義災難的加深,齊聚聯合國大會的世界各國領導人面臨著嚴峻的道德和政治考驗,這將對未來幾十年的戰爭行為和人道主義援助的提供産生影響。

截屏2025-09-23 01.08.38

  (《衛報》觀點文章《無論停火與否,人道主義援助都必須進入加沙:在以往的戰爭中,我們做到了這一點》)

  文章作者、救助兒童會首席執行官莫阿扎姆·馬利克強調,如今,加沙地帶已正式確認出現饑荒,這是中東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兒童們日漸消瘦,而大量救生援助物資卻滯留在邊境。國際社會必須果斷採取行動,立即打破封鎖。

  馬利克表示,鋻於破壞程度,無論是空投還是海路,都無法提供可持續的大規模解決方案,以應對未來幾年迫在眉睫的苦難或需求。現在必須考慮所有方案,包括在聯合國授權下,在拉法設立一條跨越埃及 - 加沙邊境的人道主義生命線,防止以色列給對外部援助加沙設限。因為敘利亞、蘇丹等跨境援助的過往案例都説明,當生命危在旦夕時,國際機制可以克服政治障礙。

截屏2025-09-23 00.49.28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作者指出,當平民面臨嚴重危險時,國際社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有責任採取行動,不採取行動就形同參與暴行。因此,承認巴勒斯坦國不能僅僅停留在象徵意義的層面,國際社會更應在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採取切實行動,建立“拉法生命線”,為加沙人民帶來真正的希望和改變。

  編   譯 | 魏宇晨

  簽   審 | 龔   晨

  監   制 | 陳   濛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