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當地時間25日晚,“天涯共此時”中秋音樂會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來自中德兩國政界和文化、學術等領域的嘉賓,以及多國駐德文化機構代表等180余人齊聚一堂,共慶中秋佳節。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何文波在致辭仲介紹,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與美好,寄託著人們對親情友情的思念與祝願,中德兩國雖相隔萬里,但我們共享一輪明月,共享藝術之美。文化交流是溝通心靈的重要橋梁,近年來,中德兩國在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入,成果豐碩。今晚的音樂會,正是中德人民心靈相通、情誼相連的生動見證。
四川交響樂團演出
音樂會由訪德的四川交響樂團傾情演繹,曲目風格多元:既有描繪中華文化符號的《哇!大熊貓》《功夫》,也有充滿市井氣息的《麻辣火鍋》《黃桷樹下蓋碗茶》,還有《槐花幾時開》《太陽出來喜洋洋》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以及《茉莉花》《金蛇狂舞》和《花好月圓》等經典歌曲。最後,當中國藝術家奏響德國人耳熟能詳的樂曲《柏林的空氣》時,所有人隨著音樂的節奏拍手歡呼,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音樂會現場
德國外交官、曾兩度出任德國駐上海總領事的芮悟峰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剛剛看到四川樂團演奏《柏林的空氣》時,柏林觀眾非常興奮。這説明文化能夠把中國的藝術家和德國的聽眾很好地連接在一起——始終如此,而在中秋節這樣的日子更顯特別。我當然也要送上節日的祝福——中秋節快樂!”
現場嘉賓與藝術家合影
不少來賓表示,音樂會不僅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傳遞了團圓和諧的人類共同價值。在德國學習音樂的留學生謝立天説:“我在這次的音樂會中體會到不僅是(有)藝術的魅力,更多的是文化交流的深遠意義。音樂從來都不是一種孤立存在的藝術,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構建起理解與信任的橋梁。我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類似的音樂會,讓更多的朋友通過音樂感受到其中的和諧之美,也為推動中德友誼貢獻一份藝術的力量。”
文創展臺引發關注
曾在中國留過半年學的德國大學生菲爾·米倫茨同樣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在德國舉辦這種活動,有機會給德國觀眾看中國文化非常重要。因為可以通過比如説音樂來(讓)文化與文化之間進行一個溝通和理解。今天還有機會吃到月餅,我覺得德國觀眾可以跟中國朋友一起過上這個節日,非常開心。祝大家中秋團圓、快樂!”
活動現場還設有四川旅遊地圖、大熊貓文創産品等展臺,吸引來賓駐足欣賞與合影。傳統月餅則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品味“舌尖上的中秋”。
德國觀眾托比亞斯·鮑曼認為,本次活動充分展現了中秋節“團圓、和諧”的文化內涵:“讓我很感興趣的是跨文化層面,中秋節的習俗引人入勝。月亮在中國文化裏有特別的意義,既代表家庭和團圓,也可以從小家放大到人民、國家。”
據悉,本次音樂會是柏林中國文化中心2025年“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27日,中心還將參加柏林世界公園舉辦的中秋節慶祝活動,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們共賞音樂、共度佳節,共同書寫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記者 阮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