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內幕》新聞網日前刊登了一篇題為《特朗普的經濟三難困境》的報道。報道稱,特朗普總統以及美國人民正處於經濟“三難困境”(Trilemma)之中,想要振興美國製造業、同時減少移民,還要降低物價。然而,眾多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稱,這些目標單獨一個或者其中兩個可能可以實現,但不可能同時實現三個目標。
《商業內幕》網站相關報道截圖
報道稱,美國可以試著開設更多工廠來生産低價的産品或是昂貴的高科技産品,但切斷海外工人的流動會給這些工廠的員工配備帶來挑戰。也許能夠嚴格限制移民,並通過關稅盡最大努力在美國建廠,但這可能會推高價格。企業可以繼續在國外生産價格較低的産品,特別是如果貿易政策放鬆,這將使消費者感到高興。可問題是,必須有所取捨。
報道稱,如果説特朗普政府的經濟議程有一條主線的話,那就是希望重建美國製造業,讓公司在美國生産。但一家全球選址策略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美國政府要求其他國家在美國投資,為此經常揮舞關稅大棒。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卻使美國成為一個不那麼吸引投資的地方。
報道稱,對於希望將部分業務轉移到美國的外國公司來説,最明顯的障礙是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打擊政策。例如9月初,聯邦執法部門對韓國現代汽車在美的一家工廠進行了移民突襲,逮捕並拘留了475名工人。這一事件引發了對美國吸引外國投資的廣泛擔憂。
《商業內幕》網站相關報道截圖
報道還分析,突然限制工人的供應可能弊大於利。從長遠來看,很難用在美國出生的人來填補這些職位。首先,美國人口老齡化意味著有能力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越來越少,而年輕的美國工人也沒有爭相去找製造業的工作。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美國製造業約有40萬個職位空缺,許多調查顯示,幾乎沒有多少美國人準備好投身工廠。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即便不考慮移民政策,美國的貿易政策和價格目標在很多方面也是不相容的。
報道提到,這其實是特朗普的經濟戰爭vs他的文化戰爭vs普通美國人的錢包。
編譯|王昆鵬
審核|李琳
監製|鄒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