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同升一面旗 共築一個家那曲“紅石榴”民族團結大院裏的國慶節
2025-10-03 15:38:46來源:西藏日報編輯:位樹理

  深秋清晨,薄霧輕籠。10月1日,那曲市色尼區黑河街道塔恰拉姆社區的“紅石榴”民族團結大院裏,響起莊嚴的國歌聲。175戶來自不同民族的居民齊聚院落,共同參加大院首次集體升旗儀式,以這一莊嚴而溫暖的方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週年。

同升一面旗 共築一個家那曲“紅石榴”民族團結大院裏的國慶節

圖為高原“紅石榴”民族團結大院成立現場。本報記者 萬靖 攝

  高原“紅石榴”民族團結大院於今年9月21日正式成立,其前身為那曲東山工貿有限公司出租樓,建於2017年。大院總面積約9000平方米,包含145間出租屋,共居住245人,涵蓋漢、藏、回、東鄉、撒拉5個民族。

  黑河街道辦事處主任李根雲説:“成立民族團結大院,不僅是對原有居住形態的升級,更是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的生動實踐。它打破了租戶之間原有的隔閡狀態,通過制度化、情感化、社區化的方式,構建起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有效促進了各族群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讓‘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理念在高原落地生根。”

  “自今年7月起,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大院通過硬體翻新、設立調解室、建立健全規範制度,實現了從個人管理到政府引導的升級。管理規範了,我的底氣也更足了。”民族團結大院負責人鐵小林説,“此外,大院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等聯歡活動,讓各族居民在同吃同玩中增進了情誼。”

  出租樓轉變為民族團結大院,並非一蹴而就,這背後離不開鐵小林“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2001年,鐵小林從甘肅來到那曲,從擺攤賣襪起步。多年來,借助政府惠民政策,他逐步擴大經營,如今已擁有4家公司,涉足房屋租賃、酒店、建材、醫療器械等領域,年純利潤達百萬元。

  “我的現在是那曲給的。”一句話,鐵小林把感恩寫進行動——

  15間出租房,先免三個月租金,給失業困難人員一個重啟的支點;

  定日地震,57.2萬元救災物資連夜啟程送往災區;

  每逢節日,他先想到福利院和困難家庭,慰問金、米油、笑容,一樣都不少;

  ……

  “看見了,就幫一把,我從沒記過賬。”被問到總共捐了多少錢,鐵小林擺擺手説,“近年來,我基本每年拿出個人收入的40%用於公益,圖的是心安,不是榜單。”

  “鐵叔叔,節日快樂!這些月餅麻煩您發給大家一下,我和爸爸媽媽要出去旅遊了。”交談間,門邊探進一個小朋友的腦袋。

  鐵小林介紹,小孩叫馬磊,臨夏轉來,在色尼區第一小學讀二年級。其父母常年在那曲經商,想把孩子帶在身邊。他出面寫了份情況説明,對接教育局和社區,三天就落妥學籍。“如今群眾的小事,辦起來像網購一樣快。我們大院,就地讀小學的6個、初中的4個,一個都沒耽誤。”

  升旗儀式即將開始,各族居民陸續來到大院中央,男女老少,身著各色民族服裝,臉上洋溢著同樣的期待與莊嚴。國歌響起,眾人凝視國旗緩緩升起,在高原的藍天與朝陽映襯下,那抹紅色格外鮮艷。

同升一面旗 共築一個家那曲“紅石榴”民族團結大院裏的國慶節

圖為高原“紅石榴”民族團結大院成立現場。記者 萬靖 攝

  “國旗升起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升旗儀式結束後,鐵小林看著院裏圍成圓圈、歡快地跳起鍋莊的人們,真切地感慨道。作者:(作者:萬靖)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