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2025-10-18 07:40:0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胡君顏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_fororder_11113

  今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能源轉型指數顯示,與2020年相比,中國排名上升了66位至12位。

  我國已成為全球大氣品質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一項項“之最”,生動詮釋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念茲在茲。

  “十四五”時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道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青山隱隱,碧水潺潺。金秋時節,江蘇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遊客駐足留影。

  2020年11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後首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詳細了解當地推進長江下游岸線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2023年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時隔5年再次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重大關係,第一點就是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關係。“高水準保護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只有依靠高水準保護才能實現。”

  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生態治理之道,用久久為功和馳而不息的定力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根本好轉,一個個“綠色之變”持續增強高品質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的烏梁素海

  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一度因接納過多農田退水、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水質嚴重下降。 如今,這片“塞外明珠”藍天碧水,飛鳥翔集。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巴彥淖爾,用兩個半天時間,看齊了湖、田、林、沙、水。在隨後主持召開的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上,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如今,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長流水村最後50米草方格扎進濕沙層,寧夏境內騰格裏沙漠已鑲上“綠鏈”;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空白區也實現了鎖邊“合龍”,形成全長3046公里、世界最長的環沙漠生態屏障。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風光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十四五”以來,我國累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05億畝;“三北”工程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森林覆蓋率達25.09%,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今年9月,我國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態環境法典3編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我國持續發力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井下巡檢機器人自主行走,採煤機地面遠程操控,AI演算法實時預警風險……位於陜西榆林的曹家灘煤礦通過構建智慧礦山體系,實現了從“人控”到“智控”的跨越。

  榆林因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資源,成為我國能源保供的重要基地。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考察時強調:“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

  對於傳統行業,不能簡單當成“低端産業”一退了之、一關了之,而是要推動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在地方考察、重要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指明方向。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江西九江石化綠色智慧煉化工廠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來到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詳細了解企業轉型升級打造綠色智慧工廠、推動節能減污降碳等情況。總書記要求“再接再厲,堅持源頭管控、全過程減污降碳,大力推進數智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打造世界領先的綠色智慧煉化企業”。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今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要統籌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越是發展任務重,越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工人在安裝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廣應用節能降碳技術,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一場意義深遠的綠色變革與轉型正在神州大地上加速展開。

  “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新能源汽車等項目的環評數量不斷增加,2025年上半年兩項同比分別增長44.4%和31.3%;新能源專利數量佔全球總量的40%以上,光伏轉換效率、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等持續刷新世界紀錄;新型儲能規模躍居世界第一。

  積極推動發展綠色轉型,我國提升了産業的“含金量”,為高品質發展注入不竭動力,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山東日照北部海岸,經過生態修復、建設陽光海岸綠道,如今成了市民遊客運動休閒的好去處。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沿綠道步行察看海岸線生態保護修復情況,不時同市民和遊客熱情地打招呼。總書記説:“生態環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綠道建設把自然景色和人工設施很好地結合起來,應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遼寧錦州東湖森林公園

  生態理念一以貫之,為民情懷一如既往。

  2022年8月,在遼寧錦州東湖森林公園,習近平總書記實地察看生態環境,詳細詢問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河流水質如何、魚類恢復得怎樣。駐足小淩河畔,總書記説:“從歷史長河來看,如果説我們這一代人能留給後人點什麼,我看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會也最深。”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道:“去年中非合作論壇,一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和我説,年輕時就來過北京,當時見不到多少樹,現在變得這麼好啊!”

  總書記説,2024年北京空氣PM2.5平均濃度是30.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藍天成為常態。

  古都之變,是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以來,各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推進碧水保衛戰;新增完成8.6萬餘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以上……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帶給人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浙江安吉余村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人的生存來説,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你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麼幸福可言。”

  如今,在廣袤鄉村,良好生態環境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

  “兩山”理念發源地浙江安吉余村,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2024年,全村分紅31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4萬元。

  福建武平捷文村,全國林改策源地,通過深化集體林改盤活“綠色家底”,推出靈芝採摘節、生態研學等項目,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億萬人民逐綠而行,也共享綠色發展的纍纍碩果。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圖景在大美中國徐徐鋪展。

時政微觀察丨非凡“十四五”,美麗中國鋪展新畫卷

  △藍天白雲下的北京中軸線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把美麗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