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范和産業通商資源部長官金正官22日啟程赴美,希望與美方敲定數月來懸而未決的韓美關稅協議。
今年7月,韓國曾與美國口頭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其中包括韓國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以換取美國降低對韓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但雙方因細節問題一直未能最終談攏。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於本月底在韓國召開。韓國媒體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韓方此次出訪旨在敲定協議草案,並力爭在峰會期間發表兩國聯合聲明。
韓國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范在出發前表示:“雙方在許多問題上已經縮小了分歧,但仍有少數議題立場相距甚遠。”他強調,將努力達成一個“對兩國都有利的協議”。
韓美貿易協議談判分歧核心是什麼?能否達成如韓國所願“對兩國都有利的協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項昊宇:
·韓美貿易協議談判此前陷入停滯。雙方的關鍵分歧集中在韓國承諾的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的執行方式和相關的金融安排上。美方傾向於一次性地或者是短時間內以現金的形式來注入這筆鉅額的投資。然而韓國因為外匯儲備的規模有限,希望採取貸款擔保的方式,並且要求與美方建立無限額貨幣互換的機制,以作為外匯的“安全閥”,避免因為大規模的現金流出對韓國的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至於韓國聲稱希望達成“對兩國都有利”的協議,在美國挑起關稅戰,以高關稅為籌碼脅迫韓國進行鉅額投資的背景下,這一番表述顯得蒼白無力,甚至帶有自欺欺人的意味。原本25%的關稅威脅就是美方無中生有的“空氣籌碼”,而且以3500億美元的鉅額投資來換取關稅降低,對韓國經濟來説是一筆沉重的代價。在雙方實力嚴重不對等,以及美方強硬的態度之下,韓國所追求的“有利”,其實只是減少損失,而並非基於平等互惠原則的真正雙贏。
·現在韓國為了在即將召開的APEC峰會上取得外交成果,希望能夠儘快完成對美貿易協議。但美方會利用韓方的這種急迫心理,作為進一步施壓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