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0月21日,日本國會眾參兩院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勝出,成為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作為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高市早苗上臺後中日關係將面臨何種挑戰?她又將帶領日本社會走向何方?
10月21日,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舉行就任後首次記者會,就經濟、外交等方面闡述想法。(圖片來源:東方IC)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劉江永在接受國際在線採訪時認為,高市早苗預計將繼承日本政府近年來所推進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並在地區安全架構中推動更緊密的多邊合作關係,例如美日菲之間的安全協作。此外,劉江永提到,今年2月,日本前首相石破茂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到“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而高市早苗在這方面可能走得更遠。在日常生活中,高市早苗愛騎摩托車,她會不會在危險的道路上“暴走”,這一點已經引起了日本各界的關注。
劉江永指出,過去幾年,日本政界出現了各種影響民眾信任與好感的事件,包括選舉中的“黑金”政治醜聞、邪教組織和日本政界的勾結等。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推出的經濟政策沒有取得效果,民眾實際生活水準下降。在物價上漲、工資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各類社會問題不斷浮現,日本民眾普遍期待自民黨能夠有人出來改變這種局面。21日晚,高市早苗舉行就任後首次記者會,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針對經濟方面的問題,高市早苗稱,計劃在後續召開的首次內閣會議上,指示閣僚們針對當前物價上漲問題制定新經濟對策。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表示,今後將以日美同盟為基軸,希望儘早與特朗普會面,加深雙方信任關係。劉江永認為,特朗普可能會要求高市早苗增加日本防衛費,用於購買美國軍火,高市早苗預計將原則性同意這一要求。在防衛費上大量投入會削弱日本有限財政對民生方面政策的順暢推行。此外,高市早苗或延續以量化寬鬆為核心的“安倍經濟學”路線,可能會導致日元貶值,蔬菜、水果等民生物資價格居高不下,大米的價格也很難達到百姓所期待的水準。若民生問題得不到改善,將會影響高市早苗未來執政的地位。
在10月2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針對高市早苗當選日本首相一事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選舉結果,這是日本內部事務。中日兩國互為近鄰。中方在中日關係上的基本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信守在歷史、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維護雙邊關係政治基礎,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陸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