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發會議10月31日發佈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 2025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3%,延續了兩年來的低迷狀態。
此次下降主要受發達經濟體的影響,其跨境並購下降了18%。發展中經濟體的整體表現較好,資金流入保持平穩。但各地區的趨勢有所不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資金流入增長了12%,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流入增長了7%,而非洲的資金流入則下降了42% 。

聯合國貿發會議官網圖
1 怎麼解讀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3%這個數值?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何偉文
這個數字已是不幸中的萬幸。雖然2025年上半年的下滑趨勢仍在延續,但相比去年11%的降幅已有所緩和。
具體來看,歐洲市場是拖累全球表現的主因,歐洲下降25%直接減少202億歐元的投資,相當於全球減少了230億美元,這充分暴露出歐洲經濟的嚴峻形勢。
最不發達國家出現大幅度下跌。這些現象共同折射出世界經濟前景黯淡、風險與不確定性加劇的現實。可以説,這個壞消息預示著低迷態勢還將持續發酵。

2 如何解讀發達經濟體跨境並購下降18%?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何偉文
這一方面反映全球資本流動的結構性轉變,更多是反映了一種不確定性。
跨境並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地區是在北美,跟美國的關稅以及對外貿易政策直接相關。但因為跨境投資一般都是大宗的,數十個億甚至上百個億,需要有長期可行性分析,一般要看5年,但是因為美國的關稅也好,投資成本也好,都是不確定的。
關稅政策不僅適用於一般國家,也適用於最不發達國家、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雖然這些國家對美國的順差只佔美國逆差的0.2%,但是絲毫沒有倖免,給這些國家帶來很大的困難。過去這塊佔了很大一塊投資的比例,所以這一部分導致整個投資下降。
3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趨勢?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何偉文
根據報告,流入最不發達國家投資降至10年來最低水準。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投資遭遇斷崖式下跌,非洲地區成為重災區。這背後存在特殊誘因:美國大幅削減對外援助,甚至對最不發達國家加徵對等關稅,令其經濟困境雪上加霜,直接導致可投資項目銳減。
當前若國際環境持續惡化,且無更多國家承擔應盡義務,流向最不發達國家及2030可持續發展相關領域的資金恐將進一步萎縮。這一嚴峻趨勢亟需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國際社會應該攜起手來扭轉這一局面。
來源:環球資訊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