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 張曉曦)“台灣光復是一個歷史事實。”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維開11月2日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台灣光復有充分可循的歷史材料與事實,要以嚴謹的態度還原,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光復的過程和意義。
北京大學當天主辦“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劉維開在開幕式上作主旨發言。
梳理歷史,他指出,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宣佈“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使收復台灣“看到了可能”。此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書》等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都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劉維開認為,台灣光復是抗日戰爭勝利成果。從歷史發展來看,台灣重歸中國版圖,並非一步到位,而是經歷了從最初將收復台灣作為國民革命目標,到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台灣終於回歸的過程。收復臺澎失土的目標、台灣抗日誌士的奔走呼籲、全國軍民的浴血奮鬥、盟國對中國抗戰的支持等,使台灣光復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為事實。
接受記者採訪時,劉維開回顧,兩岸學界自20世紀80、90年代起,對於抗日戰爭相關議題研究就有非常多的交流,台灣光復更是抗戰勝利的一個重要議題。面對抗戰歷史在台灣逐漸被淡化,需要通過舉辦紀念活動等方式,喚起社會對於抗戰與台灣光復歷史的記憶。
劉維開認為,兩岸共同紀念台灣光復,有助於包括大陸民眾在內的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他説,台灣年輕一代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多來自影視作品等間接途徑。未來,希望通過教育和史料傳播,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真相、延續記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