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宣佈,五角大樓將對武器採購流程進行系統性改革,將重點從生産先進複雜的技術轉向能夠快速製造和交付的産品。
赫格塞思當天在華盛頓向軍方高層及主要國防承包商發表講話時表示:“目標很簡單:將整個採購系統轉變為戰時狀態,以迅速加快能力部署並注重結果。”

外媒報道圖
武器採購流程改革的原因是什麼?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李海東:
美國國內對武器採購流程早有詬病,軍費超支、美國軍工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利益輸送等問題突出。
促使美國國防部此時進行改革第一個原因是戰爭失敗。過去25年中,美國參加的所有戰爭,按照美國國防部部長的表達,都是歸於失敗,這是美方需要考慮它的技術和花費怎麼樣才能發揮作用。
第二,美國過去數年中進行了戰略轉型。一方面要考慮大國戰略競爭,一方面又要注重本土安全和西半球安全,所以相關的軍費開支方向在調整。
第三,美國在相關武器技術層面的優勢地位在逐漸喪失或削弱,導致美方不得不進行調整。
烏克蘭危機中無人機被廣泛使用,使得美國國防部在面對當前形勢下,對如何進行武器採購産生出新想法。
美國竣工採購轉向帶來哪些影響?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稱,將摒棄傳統大型軍火承包商, 更多選擇新興的創新型企業。

圖自路透社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李海東
赫格塞思的言論對傳統大型軍火商,比如洛克希德·馬丁、雷神、波音、通用等,會産生較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因為,國防費用最終會逐漸分散化,向更多創新新興企業轉移,勢必會切掉傳統大型軍火商的蛋糕,這也迫使那些傳統大型軍火商不得不儘快進行産業升級,以避免被淘汰。
現代武器研發與生産週期不斷縮短,但大型軍工企業因結構僵化,難以快速適應需求變化。因此,美國國防部不得不尋求更具創新性和靈活性的中小企業合作。
此外,大型軍工企業面臨高昂的管理和遊説成本,而新興中小企業依託成熟供應鏈和先進技術,能以更低成本提供高性價比解決方案。
未來作戰體系將更加依賴軟體、數據和新技術生態網絡,在這一領域,創新型中小企業將更具競爭優勢,並受到國防部的青睞。
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里斯科爾8日表示,美國陸軍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至少購買一百萬架無人機,此後每年可能購買五十萬架至數百萬架無人機。他認為這將是一項重大挑戰,因為美國軍隊最大的部隊目前每年才購買大約五萬架無人機。德里斯科爾還説,美國陸軍正在積極研究俄烏衝突的經驗,在俄烏衝突中無人機的使用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
美加速無人機規模化短期前景如何?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李海東
長期看畢竟美國國防經費以及相關資源和人才都是有的,具備實現的可能性。但短期看比較難,進行實際落地不是特別容易。
美國國防預算以及在人工智能、半導體、航空航天等技術方面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供應鏈非常脆弱,比如電池、電子元器件,還有一些關鍵金屬沒有或者是非常薄弱。而且採購流程審批也非常慢。所以短期要實現一個如此大規模的無人機生産難度很大。
來源 | 總臺環球資訊
采編 | 張晗
簽審 | 楊瓊
監製 | 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