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部上海統戰部-進博會廣告_fororder_268bf34b48850d8ec5b9871397992720
首頁 > 滾動 > 正文
閃評丨COP30在巴西舉行 全球氣候治理需要“行動派”
2025-11-10 22:03:4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君顏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當地時間11月10日在巴西貝倫開幕。科學界人士指出,當前全球氣溫正朝著暫時突破《巴黎協定》設定的1.5℃升溫上限的方向發展。在現實考驗下,本屆氣變大會被視為關鍵的轉捩點。

  專家警示,這類短暫超標仍可避免,但前提是各國必須迅速加大減排力度、提升適應能力並擴大氣候資金規模。若不採取緊急措施,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可能升高2.3℃至2.8℃,使地球上的大片區域因洪水、極端高溫與生態系統崩潰而不適於居住。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貝倫氣候峰會上所言,“談判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落實、落實、再落實的時候。”

  氣候變化依舊是當前主要挑戰之一

  當地時間11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貝倫氣候峰會上發出警告,科學顯示全球氣溫暫時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1.5攝氏度上限,可能導致生態系統不可逆轉損害,讓數十億人面臨難以生存的環境。聯合國難民署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間,與氣候相關的災害導致全球 2.5 億人被迫流離失所,相當於每天有 7 萬人流離失所。

null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截圖: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首次比19世紀末期高出1.5攝氏度以上。但僅12個月的超標並不被視為超過《巴黎協定》,因為2024年的破紀錄高溫還受到自然氣候模式的額外影響。

  哪些原因導致全球升溫“超標”?近年來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不足?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王瑞彬:

  首先,在減排的執行層面仍然存在差距。2024年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達到了創紀錄的57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增長了2.3%。與此同時,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在2024年也創下歷史新高。按照目前的氣候政策和行動,意味著升溫幅度在本世紀末有可能會達到2.8攝氏度。特別是二十國集團中的發達成員甚至無法實現他們所提出的較為保守的2030年減排目標。

  其次,氣候融資進展嚴重不足。2024年底在巴庫舉行的COP29大會上達成了一項新的集體量化目標。發達國家承諾到2035年,每年至少要為發展中國家籌集3,000億美元,但這一數字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為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需求。

  減緩氣候變化的雄心不足。去年的氣變大會未能有效地如期推進減緩氣變的方案,沒能有效強化全球相關後續行動,比如説沒能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達成進一步的共識。國際氣候合作在政治意願決心和行動等方面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

  從談判到落實 COP30至關重要

  當地時間11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貝倫氣候峰會上發言時表示,“談判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落實、落實、再落實的時候”。因此,此次大會也被視作落實型氣候大會,大會重點從談判新規則轉向落實共識。那麼大會有哪些核心議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王瑞彬:

  尚未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方案的需要繼續提交,更新方案則需要與1.5攝氏度的溫升控制目標保持一致,並且要求涵蓋所有的經濟部門;

  落實氣候融資的問題,落實巴庫到貝倫路線圖的問題,討論如何將氣候資金規模擴大到每年至少1.3萬億美元;

  討論氣候適應問題,並且最終確定大約100項指標來衡量全球適應能力建設的進展問題;

  推進第二十八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所提出的化石燃料的轉型後續行動,討論如何邁向氣候公正轉型,考慮提出化石燃料逐步淘汰的路線圖;

  啟動目標金額為1,250億美元的“永久熱帶森林基金”,用於保護森林及推動農業轉型;

  討論減排等方面的技術轉讓,碳市場的發展損失和損害賠償基金等問題。

  “美國想把我們帶回的不是20世紀,而是19世紀”

  在各國政府共同制定並落實氣候政策之際,美國作為全球歷史累計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則明確表示,不派遣高級官員與會並取消多項氣候承諾。英國廣播公司在11月10日的報道中引用曾擔任奧巴馬和拜登氣候問題高級顧問的約翰·波德斯塔的話稱,“美國正在對清潔能源進行毀滅性打擊”,他們“想把我們帶回的不是20世紀,而是19世紀”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的種種做法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王瑞彬表示,美國是歷史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大約佔1850年以來累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美國政府還兩次退出《巴黎協定》。這種一再拒絕參與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氣候合作機制以及國內政策大幅倒退等做法,嚴重破壞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努力,在全球氣候資金落實與氣候外交等多方面造成了負面影響

  本屆美國政府廢除清潔能源激勵措施,大力推廣化石燃料等做法,將導致美國自身的減排進程受阻。預計到2030年,美國的碳排放量將比之前的目標增加至少1000噸的二氧化碳當量。

  美國作為歷史上最大的排放國和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資金支持。但美國政府暫停了氣候項目的支持資金,這直接加劇了新集體量化目標的不確定性

  美國的消極態度和行動在國際氣候合作的關鍵時刻,推遲了應該採取的緊迫行動,將導致1.5攝氏度的溫控目標越來越難以實現,也給氣候脆弱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擴大了全球的氣候不平等,對國際氣候合作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

  來源:環球資訊廣播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