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報業辛迪加發表文章稱,在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並持續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正迫切尋求新的領導力。中國與歐盟在推動全球綠色轉型方面擁有共同的戰略利益,雙方有望建立務實夥伴關係以應對當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

報道截圖
文章回顧指出,自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再次顯露出其戰略脆弱性。美國全面加徵關稅的做法令盟友和競爭對手都深受其害。在再度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後,美國正採取一系列措施,破壞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氣候行動。
包括十月中旬,美國單方面阻撓全球航運凈零排放框架的達成;而本月,美國還將竭盡所能阻撓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上達成一項雄心勃勃的減排協議。
由於世界正在錯失將全球氣溫控制在《巴黎協定》目標範圍內的關鍵窗口期,局勢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日益增加。這對地球,尤其是對最脆弱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將是一場災難。
在此背景下,文章作者認為,歐盟已無法繼續承受戰略上的被動。歐盟與中國擁有諸多共同利益,尤其在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領域。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産國,中國製造業的未來與全球綠色轉型的成功息息相關。

作者進一步指出,歐盟與中國在推動新興市場及低收入國家實現氣候轉型方面具有共同戰略利益。幫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通過可再生能源利用實現增長,遠比未來支付高額氣候相關成本更具效益。為此,歐中之間建立務實的夥伴關係不僅符合雙方自身利益,更有利於當前和未來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強調,中歐建立綠色夥伴關係的前提條件在於地緣政治層面的相互調適。雙方還需妥善處理潛在的貿易衝突,建立成熟、對等的市場準入與技術轉讓機制。
最後,文章總結指出,儘管中歐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但在美國缺位的背景下,中歐之間建立一種綠色、基於規則的夥伴關係,不僅是雙邊需求,更是捍衛全球公共領域、應對共同氣候危機的關鍵。
編譯 | 魏宇晨
簽審 | 龔 晨
監製 | 鄒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