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9日,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與俄羅斯就結束俄烏衝突的框架協議正接近達成“重大突破”,預計最遲本月底甚至“最快本週內”完成。有報道説,這份潛在協議由美俄直接協商形成,可能以“既成事實”方式呈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且“幾乎沒有徵求烏克蘭或歐洲盟友的意見”。但俄羅斯方面表示,俄美雙方沒有任何涉及解決烏克蘭衝突的新的額外進展。
沒有烏克蘭和歐盟方面參與的所謂“和平方案”有落實的可能嗎?俄烏衝突的解決進程可能會戛然而止嗎?
以上問題,《閃評》邀請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進行解讀。
觀點速覽
如果僅僅是美俄層面來討論俄烏衝突的最終解決,顯然“土地換和平”會成為一個核心原則。如果的確有美俄“和平方案”,表明此前烏克蘭和歐洲通過向美國方面屈服來換取發言權的努力已經白費。但所謂的“和平方案”,仍然有很大的模糊空間,歐洲和烏克蘭方面會加緊制定預案,儘量避免最終被排除在決定烏克蘭未來命運和歐洲未來安全架構的進程之外。
俄羅斯方面的表態非常耐人尋味。俄方表態有兩個方面含義:若並無此事,俄羅斯方面沒有必要去配合美國去炒作美國的主導性;若確有其事,那麼俄羅斯不願意做承認或拒絕的表態。對於俄羅斯來説,如果要爭取在美俄雙邊層面來解決烏克蘭危機,應該是最有利的,會降低很多外交上的消耗。
俄烏衝突延宕至今,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都已經擺上了桌面。現階段實際上仍然是軍事鬥爭和外交博弈兩條主線在交替進行。在短期內,軍事衝突仍然會繼續保持延宕、同時總體僵持的局面。在外交上各方會不斷根據事態變化進行博弈,並沒有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案。但是,如果戰場形勢或俄烏雙方國內形勢出現某種突變,很有可能會導致俄烏衝突戛然而止。
來源 | 總臺環球資訊
采編 | 王雨芊
視頻 | 汲洋
簽審 | 王倩
監製 | 劉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