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期間,“中國角”數字化日在巴西貝倫舉行,圍繞人工智能(AI)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應用開展交流。中方發佈了在綠色計算、氣候服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在18日舉行的主題邊會上説,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作為新興領域,需凝聚各方智慧,鼓勵多元探索,推動實踐創新。國際電信聯盟、世界氣象組織和阿裡巴巴集團等機構及企業已在數字技術賦能氣候行動方面開展了諸多有益實踐。未來,希望進一步創新探索,拓展人工智能在氣候預測、災害監測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研發與應用,助力提升全球氣候治理能力。
在氣候服務方面,中方展示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氣象預測能力的進展。中國國家氣候中心介紹,中國已利用人工智能覆蓋從短臨到季節的全週期預報,下一代模型將擴展至海洋等要素,為農業等場景提供更高品質信息。世界氣象組織專家介紹了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落實情況,並肯定中國在氣候服務領域的貢獻。
阿裡巴巴“八觀”氣象大模型第二次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該模型採用全球-區域協同預測策略,融合多源氣象數據,可實現逐小時、1公里網格預報,並已在中國山東、浙江、北京等地應用。其新版模型可提前12個月預測厄爾尼諾、寒潮等重大氣候事件,並可用於預測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提升電網調度能力等。
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介紹,清華大學牽頭發起的“天工計劃”下的人工智能成果已用於産品碳足跡測算,有助於深化循環經濟體系建設。
巴西政府COP30特使馬塞洛·貝阿爾、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托馬斯·拉馬瑙斯卡斯出席活動並致辭。國際電信聯盟專家介紹了《人工智能系統環境影響評估指南》制定工作的進展,強調構建覆蓋人工智能全生命週期的環境影響標準。(總臺記者 李偉林 耿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