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浙江:共富路上不掉隊 26個加快發展縣迸發創新活力
2021-11-29 10:31:16來源:科技日報編輯:尹紅燕責編:李勝蘭

  區位條件欠佳、産業基礎薄弱、人才資源匱乏是限制縣域發展步伐的普遍因素。縱觀浙江26個加快發展縣,與省內其他地區相比,發展“相對速度”和“比較效益”偏低,是阻礙全省“共同富裕”建設的重要因素。

  山區縣如何奮起直追?今年以來,浙江多部門已相繼出臺扶持政策,科技助力則是個中關鍵。11月上旬,科技日報記者走訪衢州龍遊、麗水縉雲等縣市的企業後注意到,各地深入踐行“兩山”理念,通過加快創新資源下沉、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等舉措,將科技創新作為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加速器,謀求綠色、生態、民富的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秉持生態富民理念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地處錢塘江上游的衢州龍遊,是浙江省重點産竹縣,擁有竹林40.74萬畝,從事竹産業的人員曾佔到全縣總人口的四分之一。2014年,當地有534家竹加工企業,但大多為家庭作坊式,需要自行上鍋爐進行烘乾炭化,會産生廢水、廢氣等環境污染,且工藝設備落後,附加值偏低。經過三次專項整治後,目前銳減至67家,從業人員不足萬人。

  “今年1月,我們與龍遊縣簽約,要建設全竹綠色循環産業園,形成生産、加工銷售、科研、創新服務於一體的産業集群,處理生態與産業之間的衝突。”水發集團常務副總董子碩介紹,産業園將利用竹加工剩餘物炭氣聯産技術、屋頂光伏發電等,為園區企業集中供熱、供電、處理廢水,降低企業能耗與環保成本。

  據測算,該産業園一期計劃于2023年6月份建成運營,每年將利用毛竹50萬噸,實現年産值近20億元,帶動竹區農民數萬人就業,每年新增收入2.5億元。同時,每年可節省標煤5.9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58萬噸。

  立足綠水青山,提升發展水準,是浙江山區26縣普遍遵循的原則。麗水遂昌縣正加快推進平臺優産增效“二次創業”,推進園區産城融合提質擴能,建設不小于3平方公里的特色生態産業平臺,加快打造“一區三片”生態工業發展格局。

  不久前,《科技賦能26縣跨越式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提出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惠民,每年支持26縣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引導26縣立足自身比較優勢,聚焦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綠色智慧高效農業、綠色能源等領域,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産業化,打造1—2個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引導創新資源下沉 産業基礎提質升級

  創新載體是破解山區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增強內生動力的“造血幹細胞”。

  在麗水縉雲縣,機械裝備是地方主導行業之一。自2019年10月啟用以來,當地鋸床和特色機械裝備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已擁有精密測量、材化、電磁相容等實驗室7個,引進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學等10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服務業態涵蓋檢測試驗、共性研發、項目申報等14個大類。

  當地企業可享受“家門口”的實驗、檢測服務,不必專程奔赴杭州、上海等地進行産品檢測。比如,為企業提供材料內部微觀組織觀察研究、失效分析等服務的掃描電鏡實驗室,啟用近一年,已為企業服務180余批次。

  “入駐綜合體的高校院所,為本地産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縉雲縣科技局局長項振平介紹,得益於綜合體資源集聚,2020年,共有13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項目19個。其中,申報獲批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立項1項,省重點科技研發項目立項2項。

  無獨有偶,在台州天臺縣,由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牽頭運營的大車配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立足大車配産業內中小微企業的共性需求,建成政企共建的産業服務平臺。

  2020年,該綜合體內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中心,累計提供資金貸款超27億元、還貸週轉資金41.93億元,為行業內96家中小企業解決實際難題。

  針對山區縣引才難、留才難的問題,銀輪機械牽頭打造産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引進台州市500精英計劃人才、專兼職工程師等數十位人才,以“平臺儲備、企業共用”等形式,不斷儲備高端人才資源。

  “十三五”以來,浙江省科技廳進一步加快各類創新載體建設佈局,加速優質科技創新資源下沉,累計支持浙江山區26縣創建省級創新載體89家,其中省級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22家。(洪恒飛 本報記者 江 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