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日光溫室內綠意盎然。
甘州區舉辦的直播技能行銷大賽。
食用菌産業。
臨澤縣高度機械化的玉米制種産業。
臨澤縣倪家營鎮梨園新村風景如畫。
張掖海升集團工作人員在查看串番茄長勢。
甘州區速展村新貌。
2017年,張掖市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2018年,全市6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2019年,全市剩餘的3925戶1055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張掖市,成為我省最早實現整體脫貧的市州之一。
張掖市率先在我省啟動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被確定為全省鄉村建設示範市。甘州區入選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臨澤縣獲評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高臺縣獲評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先進試點縣,山丹縣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民樂縣被確定為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立足新起點,張掖市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全面提升脫貧品質,統籌推進“五大振興”,著力發展壯大農村特色優勢産業,加快實施鄉村建設示範行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按照鄉村振興總要求,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鄉村建設示範市和全國鄉村治理示範市為目標,全域推進、整體提升,加快推動農業向集約化發展、農民向職業化轉型、農村向現代化邁進,著力打造鄉村振興“張掖樣板”。
聚焦産業振興 夯實鄉村“硬實力”
巍巍祁連,滔滔黑河,造就了“金張掖”的金字招牌,得天獨厚的農業優勢是張掖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的“底氣”所在。
張掖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創建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新藍圖。張掖市將立足獨特資源稟賦,堅持生産過程機械化、生産方式有機化、生産經營集約化、生産組織社會化、生産質效高優化、管理服務信息化方向,圍繞發展綠色蔬菜、現代制種、奶牛肉牛、現代設施農業“四個百億元”特色優勢産業,做強農業産業園、産業鏈、産業功能區、優勢産業“甘味”品牌等支撐,推動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準走在全國前列。
該市把現代農業作為鄉村産業振興的主攻方向,深度發掘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等業態,促進農業全鏈條增值,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建設行動,培育一批特色産業集群,創響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品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全面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水準。加快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本地化、專業化、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實施“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配套完善冷鏈、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健全農産品行銷體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和主要農産品安全。
深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三年倍增行動,落實“鞏固、拓展、提升”要求,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升級行動,積極構建“三大體系”,夯實鄉村振興産業基礎。堅持“接二連三、農頭食尾”方向,立足黑河沿岸優勢農業、沿山冷涼特色農業、戈壁荒漠設施農業三大板塊佈局,聚力打造優質糧食、現代種業、奶牛肉牛、綠色蔬菜、專用馬鈴薯、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等七大功能區,構建玉米制種、奶牛肉牛、綠色蔬菜、戈壁農業4個百億級産業集群。
就特色優勢産業來看,目前,張掖市已落實農作物制種137.11萬畝,種植綠色蔬菜96.56萬畝,發展戈壁農業14.43萬畝,牛、羊、豬飼養量分別達101萬頭、612萬隻和123萬頭,産業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落實農作物播種面積472.6萬畝,發展現代制種135.2萬畝、優質蔬菜94.6萬畝、戈壁農業14.4萬畝。
張掖市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統籌抓好417.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200萬畝水肥一體化高標準農田、100萬畝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五化”優勢農田、5萬畝智慧農業示範農田建設,確保耕地面積、播種面積、糧食産量“三個穩中有升”。探索推行優質種植基地市場化競爭性配置、“一村一塊田、一企一基地”和農業社會化服務3項“改革”,將張掖打造成全國重要的“糧倉子”“菜籃子”“肉架子”“奶袋子”。2022年新培育産值超億元龍頭企業10家以上,累計發展市級以上示範性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600個以上,帶動一産增加值達到16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萬元以上,力爭“十四五”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優化鄉村治理 提升鄉村“軟實力”
張掖市委要求,要堅持黨建引領,科學編制規劃,建強鄉村組織,發展鄉村産業,大力培養鄉村人才,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拓展“黨建+産業”“黨建+經營”發展模式,紮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
2021年,張掖市高品質完成鄉鎮、村領導班子換屆工作,一大批年紀輕、學歷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成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的骨幹力量。換屆後全市鄉鎮黨政正職35歲以下的達到31.7%,35歲以下的班子成員達到41.5%,較換屆前分別提高22.5和24.7個百分點;班子成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達到45.6%,較換屆前提高15.9個百分點。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37.6歲,較換屆前下降了7.6歲,高中以上學歷的達到97.7%,比換屆前提高了18個百分點;公開選聘、鄉鎮選派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305名,95%的村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
在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的基礎上,張掖市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合理調整選派範圍,優化駐村幫扶力量,分兩批對駐村滿2年的131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進行調整輪換,補充選派42名縣直機關幹部擔任軟弱渙散村第一書記,選派60名優秀年輕幹部到鄉鎮挂任副書記和副鎮長,選派186人到鄉村振興重點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紮實推進“千名書記進黨校(幹部學院)”計劃,聚焦鄉村幹部這個重點,緊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主題,分類舉辦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和鄉村幹部能力提升班87期,培訓幹部6543人次,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本領。
持續打好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黨建工作信息化和“四抓兩整治”組合拳,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産業鏈”“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在農業經營主體建立黨支部169個、農業生産一線設立黨小組900多個。深入推進“黨建+産業”融合發展模式,創新組建農業片區(中心村)黨委、黨建聯盟等功能型黨組織57個,探索出了“組織共建、産業共育、市場共享、村民共富”的區域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初步構建起了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多産業融合的農村大黨建格局。
持續深化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十業百社萬才”行動,106名優秀專家累計開展聯繫對接服務843場次,試驗示範新品種200多個,轉化科技成果87項,解決發展難題500多個,培訓農民3.7萬多人次。篩選120個人才引領型農民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選派專家服務團和169名科技特派員對口聯繫,依託河西學院舉辦人才引領型合作社領辦人等培訓班2期,吸納80多名高校畢業生到合作社就業服務。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現代農民848名,評選表彰“金張掖能工巧匠”20名。
注重宣揚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培育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探索完善“五治”融合下的“核心價值觀鑄魂+先進典型引領+村規民約約束+法治道德守底+家風互評促進”鄉村治理新機制,深入開展“巾幗家美積分超市”、“曬被子·比孝心”、“敬比賽誇”(敬老人、比公婆、賽媳婦、誇鄰居)、“星級文明戶”創評等活動,深化治理高價彩禮、反對大操大辦兩項行動,加快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建設宜居鄉村 打造鄉村“美實力”
全省鄉村建設示範行動開展以來,張掖市按照全省鄉村建設示範行動總體要求,堅持“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分步實施、彰顯特色”的原則和“基礎設施集中建設、農民群眾集中安置、公共服務集中配置、特色産業集中佈局”的模式,有序推進鄉村建設。
張掖市被確定為省級鄉村建設示範市,臨澤縣鴨暖鎮、高臺縣南華鎮、山丹縣清泉鎮3個鄉鎮被確定為首批全省鄉村建設示範鎮,甘州區黨寨鎮馬站村、民樂縣六壩鎮六壩村、肅南縣康樂鎮榆木莊村等60個村被確定為省級鄉村建設示範村。同時,在全市範圍內同步開展市縣兩級示範創建,確定市縣級示範鄉鎮13個、示範村69個,確定800個社創建市級鄉村建設示範社,如今已實現縣有示範鎮、鎮有示範村、村有示範社。
把農房改造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科學規劃引領,系統謀劃實施,優化拓展農村生産、生活、生態空間,集中配套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大力推進農村土坯房改造和農房品質提升行動,按照規劃引領、適當集中、農戶自願、滿足多樣性需求,堅持政府適當補貼、農戶少量投入、政策性金融支持,在不增加政府債務、不增加金融機構風險、不增加農戶經濟負擔,盤活宅基地等農村資源,探索多種路徑和群眾認可的農房改造方式,既有力有序推動了農房改造提升,又防止了大拆大建。
2019至2021年,全市累計新建農房17820戶,完成風貌改造26183戶,拆除破舊房屋16737戶。投入資金28億元,其中,銀行政策性貸款18.2億元。集中修建改造住宅小區,建設農村老年公寓、養老中心、活動中心,消除老人後顧之憂;針對養殖無場地難題,投入養殖項目,改造養殖小區,實現分散養殖向規模集中養殖方式轉變;針對農具無處放難題,利用小區現有場地,規劃改造車庫、劃出指定區域,集中堆放農具雜物,最大限度節約集中閒置土地資源。
全市各縣區制定出臺空置房、老舊房屋拆除獎補政策,對零散、整社、整村拆除老舊房屋的每戶分別補助3萬至5萬元,對統一規劃新建連片30戶以上房屋的每戶申請政府貼息貸款12萬元,為空置房、老舊房屋拆除工作順利推進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老舊房屋拆除騰出的土地,通過規範的土地流轉,整合土地資源為調整産業空間佈局提供富餘空間,加快推動鄉村産業佈局調整,實現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為農民增收致富增添新門路。
新時代的金張掖,科學編制縣域村莊規劃和“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建設規劃,優化鄉村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佈局,因地制宜規劃定位鄉村特色風貌,在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合理植入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彩虹”元素,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宜居鄉村。(甘肅日報 范海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