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數”説長慶油田高品質發展
2022-03-28 15:50:11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編輯:吳宇婷責編:趙春曉

  長慶油田對標世界一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油田發展,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探索石油生産企業新型工業化之路,向著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可持續、綠色低碳的目標邁進,高品質建成6000萬噸特大型油氣田,為保障國家油氣戰略安全走出了“長慶之路”。

  0.1毫達西和300萬噸

  第一個數字,指的是長慶開發的頁巖油儲層滲透率已達到最低極限。與美國頁巖油儲層滲透率相比,長慶的緻密程度堪稱“磨刀石中的磨刀石”,開發難度更大。

  第二個數字,指長慶油田連續12年年均凈增油氣産量300萬噸,相當於每年給國家新增一個中型油田。

  數字對比反映出長慶油氣上産的艱難,也見證著長慶人攻堅克難創造的奇跡。

  長慶油田開發的是國際上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田,經濟有效開發屬於世界性難題。長慶油田的發展史就是與“磨刀石”較量的鬥爭史。安塞油田開發,先後歷經8年艱苦探索;攻堅姬垣油田,曾5次無功而返;蘇裏格整裝大氣田向北京供氣,經歷了6年技術攻關;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工業化開發,歷時近10年。

  攻克特低滲、突破超低滲、解放緻密氣,長慶石油人在“磨刀石上鬧革命,低滲透中鑄豐碑”,將油田開發從10個毫達西推進到1個毫達西、0.5個毫達西,再逼進到0.1毫達西極限,開創了我國陸相頁巖油效益開發之先河。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油氣資源的需求“水漲船高”。新世紀以來,油氣對外依存度快速攀升。目前,我們國家73%的原油依賴進口,天然氣43%來自國外,油氣供給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國家的需要,就是石油人的責任。近12年,長慶油田累計探明的油氣儲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和中國石油的“半壁江山”。年産油氣從2500萬噸攀升到6041萬噸,累計生産油氣5.92億噸,相當於前38年總量的4倍。2020年,長慶生産的石油、天然氣,佔國內油氣總産量的六分之一。

  在資源開發難度越來越大的挑戰中,如何做到産量增長最快?我們自主創新打破國際石油公司技術壟斷,掌握了水準井體積壓裂關鍵核心技術,打通地下油、氣滲流通道,實現了緻密氣、頁巖油規模有效開發。這一時期,科研成果、發明、專利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先後有5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兩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國家發明成果和專利2621項。

  石油工人有技術才更有力量,只有把油氣勘探開發的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才能擁有快速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動權。

  400億元與3682億元

  第一個數字,2020年長慶油田成本構成中的資産折舊高達近400億元,給油田贏利能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二個數字,是長慶12年貢獻的利潤總額,平均每年295億元。

  油田建設需要鉅額投資,今天的每一分投資都會變成明天的成本,只有把建設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才能為油田發展創造贏利空間。對於開發“三低”油氣藏的長慶油田而言,尤其如此。

  低滲透油田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低成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油氣行業先後經歷了3次低油價運行週期,面對投資壓減、油價下跌、生存面臨危機的嚴峻形勢,我們加快變革油田建設模式,拉動生産方式、管理模式變革,堅定不移走低成本之路,用低成本對衝低油價,油田發展實現了從量的增長到質的飛躍。

  依靠市場配置資源,把建設成本降到最低線。我們讓市場機制主導油氣田建設,調集行業專業隊伍、引進社會優質資源,在同區域展開公平競爭,加快了建設速度,又降低了成本。蘇裏格氣田單井綜合成本從1300萬元降到800萬元。我們用標準化設計統一油氣田開發工藝、流程、地面工程標準,縮短了設計、建設週期,每年節約投資超過15億元。僅“十三五”期間,百萬噸原油産能投資下降16.84%,億方天然氣産能建設成本下降19.55%,累計控投降本、提質增效230億元。

  創新油氣開發模式,延伸效益生命週期。我們探索“大平臺、叢式井、工廠化”建設模式,建成百萬噸級國家頁巖油開發示範區,水準井單井投資較初期下降1134萬元。我們優化水準井布井模式,建成緻密氣高效開發示範區,拉動蘇裏格氣田由“低産多井”轉入“少井高産”時代。讓緻密氣、頁巖油不僅承擔起上産6000萬噸和“十四五”油氣持續增長的戰略接替區,還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疊加超低油價衝擊,國際石油公司紛紛關井限産,北美地區部分頁巖油氣企業陷入虧損、破産困境,長慶油田壓縮投資、控降成本111億元,還貢獻了270億元的利稅。

  在發展要素成本逐年上漲、國際油價低位運行的大背景下,長慶油田以低成本對抗低油價,實現利潤連續6年位居國內油氣田之首。

  8.8萬口井和64萬畝土地

  第一個數字,指的是長慶12年新建油氣水井8.8萬口。

  第二個數字,指這期間累計節約用地64萬畝,相當於6萬個標準足球場佔地面積。

  8.8萬口油氣井,加上配套站庫、道路、生産倒班點,至少需要100萬畝土地。我們通過創新建設模式,實際使用土地36萬畝。

  石油生産企業既是“能源生産大戶”,也是“資源消耗大戶”,如果採用傳統的增長模式,新的土地政策根本無法支持油田發展。

  我們致力於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西部大慶,按照集約化建設、內涵式發展理念,運用“叢式建井、井站合建、立體建站”方式,優化地面工程建設模式,節約土地資源。我們創新水準井平臺開發方式,避開地面水源區、林緣區等環境敏感區,把地下數千米深處的油氣資源開發出來。我們通過生産流程再造縮減建站規模,用一套符合地下油氣開發和地面生産需求的標準,優化和簡化開發工藝流程,讓油氣田建設按照“集成組裝”的方式佈局。我們自主研發應用了61類2800多臺一體化數字控制橇裝集成裝置,把原來由注水站、增壓站承擔的功能,集中到數字化設備上,砍掉了50%的注水站和增壓站。我們探索形成的頁巖油開發模式,以最少的用地撬動地下盡可能多的儲量,傳統模式建設百萬噸油田需要土地2300畝,如今我們只需建設15個水準井大平臺,佔地僅900畝。為了動用環境敏感區儲量,圍繞一個平臺打更多超長井段水準井,目前一個平臺部署31口水準井,最長水準段已達到5060米,創亞洲最高紀錄,顛覆了傳統石油開發模式。

  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本身就是創造價值,長慶油田通過探索實踐,成功走出了油氣開發的內涵式發展之路。

  60%和1/4

  第一個數字,指天然氣在長慶油氣産量中的佔比達到60%。

  第二個數字,指的是近12年長慶生産的天然氣,佔國內同期天然氣總産量的1/4。

  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已成為民生的基本需求。對優化國家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受資源稟賦限制,我國天然氣普及較晚,上世紀90年代後期陜京管道建成,新世紀之初西氣東輸通氣,加快了國內天然氣普及。隨著下游用戶需求增長,國內生産的天然氣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用氣需求,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長慶油田始終把發展天然氣作為保障民生的價值追求,在建設西部大慶中確保天然氣持續穩定增長,連續11年保持國內第一大産氣區地位。2020年生産天然氣448.5億立方米,如果全部轉化成熱能,相當於4個三峽電站當年發電量産生的總熱量。

  長慶天然氣起步較晚卻後來居上,建成了安全穩定的氣源地。1997年長慶生産的天然氣進入首都北京,2010年産氣量突破200億立方米,躍居我國最大産氣區之後,一路加速奔跑,2019年建成年産400億立方米大氣田。近12年平均每年凈增長20億立方米,在國內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中,擔當著保障民生的“壓艙石”作用。

  長慶天然氣以氣貫長虹之勢,東輸京津冀,西送陜甘寧,北上內蒙古,南下粵港澳,從“西氣東輸”先鋒氣到北京奧運聖火的圓夢氣,從全國每年保供調峰到氣化革命老區,已累計生産天然氣3600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了5億噸標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億噸、有害懸浮顆粒2160萬噸,在建設美麗中國中發揮著良好生態效益。

  我國已踏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天然氣的需求仍將加快增長。我們規劃“十四五”期間,將天然氣年産量發展到500億立方米,並保持長期穩産,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更強大的綠色動能。

  中國石油把綠色低碳作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進行部署,作為全國最大産氣區,長慶油田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奉獻更多清潔能源。

  20萬人和6.8萬人

  第一個數字,按照傳統發展模式測算,長慶油氣産量上到今天的規模,至少需要20萬人。

  第二個數字,長慶油田通過數字化賦能,如今用6.8萬人就實現了過去20萬人承擔的工作量。

  長慶油田勘探開發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東省面積。從2000萬噸上産到6000萬噸,産量增長了3倍,員工總量一直保持在7萬人之內。在高度分散的工作區域管理好如此規模的大油氣田,長慶油田如何做到增産增效不增人?

  早在建設西部大慶之初,我們就認識到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好生産規模擴大與用工剛性增長的矛盾,直接關係到油田發展品質,也影響到未來可持續發展。

  我們堅持“兩化”融合,引進消化了上千項電子感應、信息傳輸、數字控制先進技術,集成創新應用到油氣田開發産業鏈關鍵流程,強力推進信息化與油氣生産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由理念倡導加速落地深耕,油氣田數字化覆蓋率達到96.7%,場站無人值守率達到80%以上,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産物聯網系統。我們把千里油氣區12萬口油氣水井、2800多座站庫、8萬公里油氣集輸管線的關鍵生産、管理要素,集中在滑鼠控制下,讓油氣田的開發管理變成“精確制導”,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石油企業生産、管理方式,驅動長慶油田向新型工業化轉型。

  平台資源匯聚能力的提升、數據驅動生産方式的形成,拉動企業數字化整體轉型,尤其是在設備上雲、APP研發使用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數字化賦能效應已延伸到油氣田科研領域。我們建成的油氣藏研究與決策支持系統,實現了22款地質、油藏、開發專業軟體的集成應用,構建了油氣開發智慧評價“數據湖”和“中央廚房”,實現了為600多個油氣藏自動“把脈問診開處方”,科研效率提升了30%~50%。我們將服務生産的上萬台車輛調配納入數字平臺,通過手機搶單,提高了車輛使用效率,3年節約費用4.61億元。我們還率先建成了國內油氣田無人機巡線、機器人智慧巡檢示範區,把一線員工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企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勞動生産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們通過全面建設數字長慶、智慧長慶,實現了油氣田管理模式的變革。只有依靠數字化智慧化,才能實現扁平化,才能真正把用工總量控降下來,才能提高勞動生産率,實現本質安全水準。

  數字化與傳統石油工業創造性融合實踐,驅動油田生産方式、管理模式深刻變革,讓長慶油田積累形成了未來油氣持續上産、用工總量仍然保持不增的發展新優勢。

  4970家企業和近100萬人

  第一個數字,目前有4970家企業參與長慶油田開發建設。

  第二個數字,指長慶油田發展拉動了近百萬人就業。

  長慶油田主動開放油氣産能建設市場,運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匯聚石油行業和民營企業共同參與、平等競爭,高效組織新時期國內最大規模的石油大會戰,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培育和壯大了我國油氣服務産業鏈。

  在建設西部大慶過程中,超常規發展形成的巨大工作量,依靠行業內力量難以消化。我們率先打破行業界限,引進社會鑽井、壓裂隊伍,讓民營隊伍與國內專業隊伍同區域展開競爭,加快了建設速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

  得益於市場競爭形成的新局面,我們把油田輔助業務近3萬名職工,全部轉崗到採油採氣業務,將地面建設、油氣井維修等業務,全部讓位於社會市場,緩解了因生産規模迅速擴大帶來的用工增長矛盾。

  民營企業已成為油田發展的重要力量,參與油氣鑽探、壓裂等高端技術業務的民營企業佔到60%以上。隨著油氣開發從超低滲向更難開發的緻密氣、頁巖油推進,倒逼鑽井隊伍由二維水準井向三維水準井發展,壓裂隊伍由常規壓裂向體積壓裂邁進,甲乙雙方深度整合,國企民企同臺競爭,學習借鑒中加快轉型升級。先後創造了亞洲陸上最長水準井水準段、最快水準井建井週期等62項工程新紀錄,刷新了19項亞太及世界油氣開發工程新指標,創造了“三個月建成一座聯合站、一個月建成一座集氣站、10天建成一座小型集輸站”的國內新紀錄。

  長慶油田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當地油氣服務、工程建設、物流建材、綠化保潔、農貿餐飲等諸多行業繁榮發展,必將為國家“十四五”期間構建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出新貢獻。

  數字是枯燥的,但也是生動的、形象的,更是有力量的。數字是具體的,也是有血有肉的,更是有靈魂的。用數字穿起來的故事,賦予7萬長慶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精氣神,記錄了長慶油田高品質發展的奮鬥足跡。這就是長慶石油人用初心和使命,書寫在祖國西部高原大漠上的新時代畫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